當我在media上發(fā)表第一篇文章時,有一位讀者問了我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共鳴。她說評判設計的優(yōu)劣是一種偏主觀性的行為,她想知道,是否有人能夠設計出一套能夠辨別出優(yōu)秀設計作品的準則。于是我生出了“為什么我自己不試試?”這樣的想法,這便是此文的由來。
其實那位讀者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半句是對“設計是主觀性的”這種論點的肯定。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并不是十分贊同這種觀點,但是我知道這種觀點是從何而來的。人們通常會將設計和藝術混為一談,很難將其中一項與另外一項剝離開來。
藝術是主觀性的,它就像一個完全沒有規(guī)則的游戲。設計則不一樣,事實上,已經(jīng)有人可以列出一系列與設計有關的規(guī)則來證明:設計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的。既然這些規(guī)則存在,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某設計作品)是否遵循了這些規(guī)則,這就意味著(審視)設計這件事并不是純主觀性的。然而,公平來講,我并不能真的說(審視)設計是100%客觀的,這其中總會有一些歸結于個人喜好的判斷,這些判斷取決于每個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經(jīng)驗。
當然,這種“極小”程度的主觀性并不意味著你沒辦法區(qū)分好的設計作品和糟糕的設計作品,它只是意味著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好的設計特別“丑”,或者相反,一些設計特別好看,但事實上它是一款相當糟糕的設計作品。
讓我們一起看個例子:
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承認這是一個十分漂亮的設計,但是重點問題是:這是一個好的設計嗎?
并不是……
為什么?因為在功能上它存在太多的缺陷了,我甚至懶得在這里一一寫明(如果你對這些缺陷/問題感興趣,或者想樂上一樂,可以到亞馬遜上去看買家評價),簡單來講,就是它并沒有把它唯一應該提供的功能做好,即榨汁。
這就是說,有些設計可能很好看,卻沒有實用性(仍是一款糟糕的設計)。當你去審視一個設計時,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如何正確理性地去分辨一款設計的好壞呢?我做了個清單:“從六個方面辨識什么是好的設計作品”,可以幫助你區(qū)分好的設計和不好的設計。這里面有很多差別點事是很細微的,我嘗試將每一個點都擴展開來講述:
基于上文提到的檸檬榨汁機,我想你應該已經(jīng)猜出第一點了……
▍這個設計實用(有效)嗎?
設計需求通常是由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驅動的。比如:某網(wǎng)站想要在使用上更加便捷,某產(chǎn)品想要更加吸引其精準用戶,或者一個新企業(yè)需要Logo。如果你的設計沒有實現(xiàn)產(chǎn)品存在的意義(核心功能),那么它好不好看都沒什么意義。
我發(fā)現(xiàn)這是很多設計師在面對老板/客戶修改需求時十分沮喪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沒有全方位地去理解老板/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是一頭扎進“設計模式”這個死胡同里,總想弄出點很酷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作品集。他們忘了,我們做設計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用戶),我們需要弄明白用戶的需求而不是我們自己的。
要想讓你的設計能夠實用,關鍵是要站在你的客戶/用戶立場,去理解他們的需求。在你開始設計之前,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直到你真正明白了你的設計到底是為了實現(xiàn)什么目標。有時候,客戶可能會認為他們想要某種東西,但是當你多問了幾個問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上他們想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樣東西。所以(多問幾個“為什么”)是你能夠確定你沒有走彎路,正在解決的是正確需求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的設計是實用的(有效的),那么你可以移步第二點來檢查自己的設計。
▍它能展現(xiàn)出正確的格調(diào)嗎?
為了讓你能夠判斷你的設計作品展現(xiàn)的格調(diào)是否正確,首先你需要搞清楚兩件事:品牌和受眾。
品牌
“品牌”這個詞通常與企業(yè)相關,卻不局限于它們,很多事物都可以擁有品牌,甚至你自己。你的品牌其實就是人們對你的感覺,這點同樣適用于公司或者其他。
好的設計可以幫助公司掌控自己的品牌,將公眾評價塑造為他們希望被感知的那樣。
受眾
一個公司通常都有一批精準用戶,有些比較大眾(用戶群比較廣泛),有些比較小眾(垂直到某領域)。如果你知道公司的定位是什么,明白你的設計是為誰服務,那么剩下的問題就是:什么是適合他們的?
通常意義來講,目標受眾越廣泛,那么設計便需要越加簡潔且更加傳統(tǒng),這就是一些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丟失了部分的“靈魂”的原因。某些設計噱頭適用于小眾人群,卻不適用大眾廣泛口味,因此這些公司“犧牲”了那部分的“靈魂”來吸引更多的用戶。相反,如果你的受眾數(shù)量較少且比較典型,那么可以依靠設計噱頭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舉一個很好的例子:比較一下麥當勞和你們本地的漢堡店,他們基本上賣的東西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宣傳方式卻大相徑庭。
本土的漢堡店一般利用最新流行的設計元素來吸引對其有認同感的顧客,比如你在Byron漢堡的網(wǎng)站上看到的那些有趣的插畫。而另一邊,麥當勞的宣傳則采用了更加傳統(tǒng)的方式以覆蓋更廣泛的人群,不去刻意討好任何單個的人,也盡量不忽視每個人。
總結來講,要判斷一份設計是否通過了這條審核點,你只需要知道正確的格調(diào)是什么,你的設計是否將這種格調(diào)正確傳達出來了。如果這點做到了,那么你的設計離優(yōu)秀的設計又近了一步。
▍它是否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好的設計對時間非常敏感。
理想狀態(tài)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設計是永恒的,然而這并不是必要的,也不值得提倡。設計的持久性取決于它要完成的目標是什么,還有它自身的壽命。
舉例來講,假使你正在設計一個在兩年內(nèi)就會被替換掉或者更新的網(wǎng)頁,那么利用今年流行趨勢提升設計品質是十分合理的。這會使你的設計看起來非常現(xiàn)代、時髦且貼切(貼合當下的產(chǎn)品/公司介紹)。然而,你還是需要嘗試站在設計潮流的前沿,去判斷下一步流行趨勢將走向哪里。沒有比太晚了解流行趨勢更糟糕的事情了,長此以往,只會讓你在流行的浪潮中愈發(fā)落后,就好像你在努力追趕浪潮,卻始終無法成為潮流中的一份子。
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我們討論的是一款將要持續(xù)數(shù)年或者數(shù)十年的logo,那么肯定的,你必須避免那種曇花一現(xiàn)的時尚設計風格。如果你觀察那些知名的logo設計,比如星巴克的logo,它的設計趨勢隨著時間發(fā)展而越發(fā)簡潔了,因此,你的設計越簡約,那么它存在的時間也就越長。
綜上所述,想通過此審核點,那么你只需要去弄明白你要做的設計壽命是多久,并根據(jù)這點來做出判斷。
你的設計適合它的壽命嗎?如果是的話,堅持下去,只剩下三個審核點了~
▍它是無阻力的嗎?
這里的阻力指的是人們在閱讀/使用某東西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適感。你在設計里加得阻力越多,那么別人就越難從你的設計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基本上,這種阻力是由難以閱讀的文本或者使用困難的網(wǎng)站等類似情況產(chǎn)生的。
這也許看起來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但是你可能會驚訝于很多時候很多設計師最終會選擇犧牲“適讀性”和“實用性”來讓他們的設計看上去“更棒”。
在龐大的信息中篩選你想表達信息的重點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信息超負荷,過多的信息也是在給你的設計添加阻力。因此,你需要去切實了解一下你的讀者/用戶從你的設計中想要得到什么,并且在很多情況下,你需要自己提煉信息并將其消化重組。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leads to a poverty of attention.”
“大量的信息會導致注意力的分散。”
——Marty Neumeier
如果一個設計很贊,那么它會變得不可見(不會充滿匠氣,讓設計元素不會搶奪重點信息的注意力),人們很容易從里面得到他們需要的信息。如果它不是這樣的,那么在你眼前的很可能是一個糟糕的設計,因為好的設計里是沒有(閱讀/使用)阻力的。
又通過了這條的檢測?那你的設計離優(yōu)秀已經(jīng)很接近了,現(xiàn)在還剩兩點需要考慮。
▍它在視覺上吸引人嗎?
回到主觀領域。這是大多數(shù)人關注的部分,也是引發(fā)大多數(shù)討論和爭議的部分。這是因為,就視覺方面對設計的審視有時是比較主觀的,當我們每個人都有意見和建議時,很難達成一致。
然而,有一種方式可以將這種看似整體的主觀性分解開來。你需要學習那些“使設計具有視覺吸引力”的原則。你在優(yōu)秀設計的案例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些元素。我在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文章(我在Media發(fā)布的第一篇文章)中對它們進行了概述,以后有時間,再對它們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你也需要豐富你的視覺文化。你可以通過上網(wǎng)或者看書,去欣賞那些由設計團隊精選出來的設計作品。如果你這么做了,你會慢慢開始發(fā)現(xiàn)那些反復出現(xiàn)在優(yōu)秀設計中的元素:和諧的構圖、漂亮的排版、精確的對準、令人愉悅的色彩組合等等。
這足夠你走上提升設計視覺審美的正確道路,盡管歸根結底,這條審核點仍是帶有一些主觀性的,但是它只占我們審核設計優(yōu)劣原則的六分之一,所以它不足以讓你無法辨別設計的好壞。就像我在本文開頭說的那樣,好的設計并不會讓每個人都覺得好看。
下一個審核點是最后一點了~
▍1+1=3?
如果你的設計已經(jīng)通過了前5個審核點,那么你面前已經(jīng)有了一個很好的設計了,最后這個檢查點其實是看看這份好的設計是否能夠達到卓越的水準。
想要弄明白一個設計的所有局部組合起來的整體效果是不是超出了所有局部效果的總和(譯者:一起來復習下高中政治課學的“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你需要很仔細地查看。從本質上講,當一個設計作品整體上的效果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字體效果和排版效果的組合,其實是有一個絕妙的想法支撐著一切,將其整體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一個簡單而完美的例子就是聯(lián)邦快遞的logo,仔細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在E和X之間的空白處非常聰明地隱藏這一個小“箭頭”。這個箭頭象征著這個公司的準確性和快速度。
這就是好的設計師和偉大設計師的區(qū)別。好的設計師依賴于技術技能和基礎設計原則(機器也能學習),偉大的設計師會有更多的思考,為設計注入讓其產(chǎn)生出奇效果的因素。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
最后的思考
一言以蔽之,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東西,它不僅僅是它看起來好不好看,而是經(jīng)過一系列深思熟慮判斷后才能得出的結論,當然這些判斷都是由最終用戶/觀眾所決定的。
原文作者:José Torre TomTom資深視覺設計師
譯者:藍湖
注:本文已獲得原作者翻譯、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注明原文及編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