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忽然覺得,應該把中國傳統的些歷經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老祖宗的思想,好好學一學,于是,近期,一直在讀關于《論語》《道德經》《莊子》《孫子兵法》的一些解讀書籍。嗯,就是解讀書籍,我還不想難為自己,我需要借助他人的思想來助力自己對這些國學經典的理解。
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構成一個車輪,正因為車輪中間是空虛的,所以它才能起到車的作用。調和黏土來制造器皿,正因為器皿中間是空虛的,所以它才能起到器皿的作用。開鑿門戶來建造房間,正因為房間中間是空虛的,所以它才能起到房間的作用。所以說“有”之所以有用,說到頭還是“無”在起作用。
老子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他總能拿日常的、普通的事情,來說明一個大的道理。就象本章,他用了車輪、器皿、門戶三個日常事物,形象生動的論述了無的重要作用。
這些事例,細想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最眼前的例子是當前這篇文章,您能想象中一屏滿滿全是文字的景象嗎?沒有換行,沒有分段,沒有標點,沒有空格……除了一個挨一個的文字,其他什么都沒有。我想,如果那樣,哪怕寫的是璣珠之言,恐怕也難以看得下去。
不知道有沒有人對以前的朗讀軟件有印象,我曾經試過一款軟件,因年代久遠,名字已經忘記了,只記得它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的那種感覺,沒有語速,沒有語調,甚至沒有停頓。結果可以預見,它在我電腦里只是曇花一現,就被卸載了。
有喜歡聽戲的不,我最喜歡的就是開場,伴隨著一陣或緩或急的鼓點,幕布向兩側徐徐拉開,演員出來,圍著臺轉上幾圈,擺個造型,停頓幾秒。戲這才算正式開始,前面這些,與戲內容都無關,可是,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情況嗎,無任何預兆,幕布“唰”得一聲急速拉開,演員們到臺上立馬開唱。
每個人都喜歡有良師益友,但您能接受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人給予意見給予指導嗎,哪怕那些是金玉良言,金科玉律?!
每個人都喜歡事業成功,但您能接受工作填滿您的生活嗎,哪怕每件工作都會對事業的幫助有著極大的好處?!
就是這樣,沒有“無”,這個世界不可想象。
在有無之間,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呢?
一是要留給自己喘息時間。每天允許自己有那么一段時間,可以無所事事,可以發呆,可以神游,可以什么都不做,甚至什么都不想。不要讓工作占據自己所有的時間,不要讓生活占據自己所有的時間,也不要讓生活和工作占據了自己所有的時間。聽說有人回家之后,停下車不急于下車,會在車內呆幾分鐘,什么也不做,就是呆一下,就能夠完美完成工作和生活的轉化過程。
二是學會給別人空間。同事也罷,朋友也罷,夫妻也罷,都不要干涉對方過多,要彼此保留著距離和空間。當然,關系不同,保持的距離遠近不同,需要經過努力嘗試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距離,讓彼此相處都舒服。說到距離,想起了一個關于刺猬取暖的小故事?!吧种杏惺畮字淮题瑑龅弥卑l抖。為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就各自跑開了??墒翘鞖鈱嵲谔淞?,他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又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反反復復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之間掙扎。最后,刺猬們終于找出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而又不至于被彼此刺傷?!边@種距離,就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愿每個人都能深諳有無之道,重視有,勿輕無,享受多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