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有文章中說“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也有人反駁“這是對王二最大的侮辱”,加之朋友最近推薦讀周國平的《只有一個人生》,微信讀書看到周國平的《生命本來沒有名字》編輯推薦,如此人愛人恨的人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先感受一下。

書名源自一封讀者的來信,落款為“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也是”。周國平極為感動。

令我感動的是她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所以,我所獲得的不是一個作家的虛榮心的滿足,而是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領悟的溫暖,一種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動。

從開始就如此這般的開始討論“生命”這個哲學話題,也是這本書的整體要討論的。猶如保安的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這種探討本質的哲學命題,只有在幾種情況下會出現,午夜無心睡眠的萬千思緒中,偶爾日記的自言自語里,閨蜜的深入交談里,還有就是這樣,別人的文章里。這大概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吧,沒有對錯,沒有結論,只有感覺、感觸、感悟這種抽象層面的感知。

前段時間閨蜜突然打電話過來第一句話就是“你覺得活著有什么意義?”。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活得不耐煩了,想不開了?”。之后巴拉巴拉,絮絮叨叨一個多小時,沒有任何結論性的終了了這個話題的討論,取而代之的是回到現實“做好眼前的事情吧”。我想很少有人清楚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吧,都在一步一步摸索中前進,這也屬于人生的探險吧,我們謂之真實、接地氣、不裝逼、不公知、不做作。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喜歡《友的聊》和《壞蛋調頻》吧。最近“臭流行”這個詞很火。

而有時候呢,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別人對于這些本質問題的討論,以撫慰偶爾無處安放的精神疑慮,在周國平的這本散文里,探討了他自己以及一些名人雅士對于生命、生活、人生的看法。有好多,在現在社會人會稱之為雞湯,超乎現實,理想伊甸園。有時候我甚至想,真的達到了如此的境界了嗎?真的找到了適合于自己天性的生活方式了嗎?真的能不為現實的一些喧囂繁雜干擾了嗎?這難道不是世人口中的圣賢嗎?也許散文始終是散文,人始終是世俗意義上社會中的人。

人生的意思,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于對生命的態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