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陸步軒辭去公務員再次從事他的老本行賣豬肉,引起各方媒體的軒然大波。北大屠戶、北大才子賣豬肉,豬肉佬等等占居各大新聞媒體頭條。結合這幾天上的報道,大學生的收入和農民工差不多等等的報道。我想說學習是為了什么,是單純的收入的比較和攀比嗎。也許這個社會太物質化、拜金了。現在的人只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幾乎被忽略了。其實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1 知識不是生產力,只有正確的運用知識才是生產力。我相信,陸步軒如果去一個報社做個編輯。去制作關于文字上的工作他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
2 我們的興趣點在哪里,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去做你感興趣的工作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啊。但我們都要生存,有時環境讓我們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我們越做越不順心,越做越沒成就感,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后不得不退出。還不如從一開始找個有興趣的,做到精益求精。漸漸的會出成果,你越來越有成就感,越來越想干好。
3 工作沒有好壞,看適不適合。在好的工作不適合你就不是好工作。
4 一個人的成就的高低不光是他的能力,和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像蒸汽機時代、電力時代、汽車時代、房產時代還有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造就了多少富豪。只能說時代造英雄,英雄亦適時。真正的能力或本事就是把你所學到的運到出生產力的地方。只是學了知識,沒用過。那不是浪費嗎。
知識和信息是這個時代的脈搏,誰把信息和知識運用到出生產力地方,誰就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