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雷蒙坐上回沃爾布魯克療養院的火車,手里拿著弟弟查理買給他的移動電視。查理站在站臺上,帶著墨鏡,嘴角笑著,眉頭卻微妙地皺著。他說他會在兩周內回去看他的。
這是電影的結局,帶點意猶未盡、九分滿的味道,和我想象的Happy Ending有些不同。
因為網速不給力,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斷斷續續看了將近三個小時。甚至即便手里還拿著炸雞,眼淚卻啪嗒啪嗒地滑下來。
那是在看到雷蒙呢喃著“不能傷害查理·巴比特”的時候,那是在大家齊聚一堂決定雷蒙接下來去處的時候雷蒙說的“回沃爾布魯克,和查理在一起”,當別人以為他選擇了前者,但是觀者都知道他是想要兩全。
劇情大致是發生在查理私自決定帶著雷蒙回紐約的路上,以兩個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生活習慣摩擦為中心展開的。
起初的查理是一個不怎么會承擔責任的人,像個沒長大的孩子,有些自說自話。他的女朋友不斷強調“你能不能聽我說”,他們之間的交流是查理單方面的輸出,他似乎還沒學會怎么傾聽和愛人。
雷蒙的生活對查理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每天固定時間看固定的節目,床一定要在一個地方,書要回到一定的位置,連吃Pancake的時候糖漿也要先在桌上才好,還有其他很多比如不乘有過空難的航空公司,比如選擇走完容易出車禍的高速公路這樣那樣的規則,只要被破壞了,他就會陷入恐慌。
忽然覺得英文里的terrified讀上去,看上去真的會有一種害怕的情緒在里面。
還記得上一次自己恐慌是什么時候嗎?或者緊張呢?
如果每天都很容易被影響到而處在這樣的情緒里,正常人也會崩潰,更何況情緒更敏感的他們呢?
我們還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他們卻不知道,只要一味地發泄或者有某些壓抑的表現。
安全感。
經常會聽到女生希望男票是怎么樣的,她們說:要能給我安全感的。
與此同時,網絡上也提及過女生應該獨立,自己給自己安全感最不會出錯這樣的話。
看到電影之后,我想我不僅想要能自己滿足自己對安全感的需求,也想要做到能給予他人安全感的人,但是同時依舊會期待著來自于別人的安全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全感難道不就是“愛”的另一個名詞嗎?
我們不談愛情,談親情。
親情最后還是克服了查理對金錢的渴望,讓雷蒙有了些許喜人的好轉,兩個最親的陌生人終于回到了同一個家里。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種各樣的煩擾和不幸,在多少時刻你為家里的某個人流過多少淚水,被放過多少誅心的狠話,最后還是說服自己原諒了TA。
我覺得這部電影適合用來湊滿家里的人,在一個雙休日的下午一起默默地欣賞。親情應該是世上最牢固的關系了,但是如果沒有雙方的努力,只有一方的輸出,不斷消耗著感情,那么就像電影里查理的女友不能忍受地在深夜離開了查理。
也許不用一周,只要一天,一個下午,和家人來一場旅游或者干一件新鮮的事情或者尋常的也好,只是用心去享受和對方在一起的感覺。
你會發現有什么不一樣的東西在發酵。
就像雷蒙最后學會了開玩笑,即便是面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