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一統六國,開創了新的輝煌。如今,時代變遷,王朝更替。在歷史洪流下,大秦的輝煌早已煙消云散。而大秦留下的中華瑰寶——秦始皇陵兵馬俑卻完整的保存下來。
踏入陵園,一片幽靜深邃的松林映入眼簾,松林間還夾雜著一棵棵冬青,冬青枝干遒勁,挺拔直立,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天空湛藍得沒有一絲雜質,婉轉清幽的鳥鳴聲回蕩于松林間。
走上一條羊腸小道,青色的石板路被磨得光亮。石板路的盡頭,便是秦兵馬俑博物館。站于高臺上,縱觀全場,但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其中不乏有些外國人,看來中華瑰寶對全世界的吸引力都是頗深啊!
走入展館,視野立刻暗了下來。待眼睛適應黑暗后,這形體高大、陣容整齊、組織嚴密的雄壯軍陣便一覽無遺。秦陵兵馬俑首先是以整體的雄偉氣勢震撼人心,而一、二號兵馬俑坑內的武士俑基本上都是面朝東方的。在龐大的軍陣最前面的是三列橫向的前鋒部隊,三個領隊身穿鎧甲,其余兵士免盔束發,身著輕便短褐,腿扎裹腿,生動刻畫了前鋒部隊輕足善走的特點,以及迅猛殲敵的英雄氣概。
強大的后續部隊是由38路縱隊和幾千個鎧甲俑簇擁著的戰車的主力軍隊。將士們斗志昂揚、手持刀矛劍戟等武器簇擁著戰車,拉車的戰馬,四匹一組,昂首前視,顯示出主力部隊陣容的壯大。在軍陣左右各列以衛隊擔任警戒任務,以防敵軍的突然襲擊。
兵俑均在1.8米左右,形象逼真,五官勻稱,完全沒有雷同,但卻共同具有著秦川一帶人物的相貌特征。其發式、髭須、披戴、相貌各各不同的秦俑,充分體現了匠人們天才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號坑第二過洞馬前直立的三個俑,一個面孔方圓,年紀略大,雙唇緊閉,圓睜大眼,凝視前方,一看便知是一位久經戰場、沉著勇敢的戰士;一個面孔修長,低頭沉思,明顯是一位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謀士;一個年紀較小,生氣盎然,笑容滿面,仿佛對勝利抱著必然的信心,一看便是一位剛入伍的新兵,。
還有馬也雕刻的惟妙惟肖。馬的形象勁健有力、昂首佇立、比例勻稱、結構準確。在造型上,著力刻畫戰馬蓄勢而動的特點,或昂首揚尾、或張口嘶鳴、那雙耳上聳、鼻孔翕張、雙眼全神貫注的形象,給人以躍躍欲動、急不可耐地要馳騁疆場之感。大秦工匠的技藝真是巧奪天工啊!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真可謂是名不虛傳。
大秦風云,孕出如此瑰寶,我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