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外公,燈下來嘍,”小外孫嗲聲嗲氣的邊走樓梯邊說,在小外孫面前,我一改平日里的男子氣概,柔聲細語的回應著:“燈燈,早上好!”接著是燈外公的叨叨叨聲沒完沒了:“燈燈,外公抱你洗手吃飯,牛奶、面包、還有燈愛吃的葡萄…”祖孫的對話喚醒了沉睡的早晨,開啟了新的一天。
二月大的燈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想睡就睡,不管白天黑夜,餓了困了,憋足力氣,嘶聲裂肺的哭鬧起來,有時抱在懷里她哭得莫名其妙,讓她獨自躺著倒安穩了,嬰幼兒的世界咱搞不懂。
我們家鄉流傳著一句俗語,“二歲精,”意思就是相當于二歲叛逆期,還有一種說法,二歲是人生的第一轉折點,燈正到了這個階段,不再是曾經言聽計從的乖乖寶寶?!安弧币呀浄浅nl繁地出現在燈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這個!”燈怎么就不乖了呢?
兩年的成長,已經讓這個小家伙變得更有能力了,思維能力有了飛躍性的發展,同時他們開始逐漸把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分清楚,特別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時,他們成為了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小大人”。燈燈吃飯,“不吃,燈燈還要再玩會兒,”洗澡時間,“燈燈要聽完一個故事?!?/p>
昨天在舅公家過感恩節,懶著不愿坐上餐椅,說盡勸慰的話語也不管用,舅公說讓貓陪著燈燈一起吃,燈可以邊吃邊喂貓,一語中的,舅公的方法正中下懷。
燈爸媽很有耐心,懂得燈的心理特征,這個時候,沒有因為孩子的心里變化而亂了方寸,從不大吼大叫,或者打罵燈,盡可能心平氣和的講道理,但也不遷就和縱容。通過小故事書對燈曉之以理。
給燈剪指甲,不小心出了血,燈說疼,我說:“要不要貼上邦迪,”燈說:“不要緊的,過會兒就不疼了,燈能忍住,燈有勇氣,”很難相信二歲孩子口中的語句。
二歲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有一個質的飛躍,學著去愛,一個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著理解別人的情緒,比如,他能讀出媽媽臉上的表情,知道媽媽傷心了的感受。
記得有一次,燈還不足二周歲,得到老師的獎勵,激動的奔向媽媽的懷抱,不料被小凳子絆住腳,小臉重重的摔在凳角上,白嫩的小臉深深的凹了進去,此刻,燈失聲痛哭,燈見媽媽傷心流淚,竟瞬間強忍著哭,給媽媽抹淚:“媽媽別哭,燈不疼了,”這場景,感動了周圍的寶媽們。
燈看動畫片時,看到小松鼠掉下懸崖峭壁,燈會為小松鼠感到難過而落淚。
這時,他不但能夠察覺到別人的情緒反應,而且已經能夠體驗到別人的難過。
二歲的燈記憶力非常好,一首小詩聽幾遍就能記住,湯姆系列的小兒書,差不多都能背,善于提問,好奇心特別強。
孩子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來認知世界,并獲得最自然的成長力量。所以這種強大的自然的力量和家長的強烈的呵護關愛產生了強烈的矛盾,一個是我要做,一個是我替你做。所以孩子會不斷的和家長產生逆反,背道而馳,來不斷的獲得“我”是真實存在的。
只有這種自我意識建立健康的、正常的引導和培養,才會讓孩子的未來人格特質擁有良好的基礎。一個在幼年迷失自我的孩子,缺少自我存在感的孩子,難免影響成年后人格的完整。
對付二歲的孩子就得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應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就會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