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晨在《歌手》的舞臺上,再唱《紅玫瑰》。很多網(wǎng)友感嘆,不該被淘汰。
《紅玫瑰》這首歌的原唱是陳奕迅。是從一個男人的視角看“紅玫瑰”的。
夢里夢到醒不來的夢
紅線里被軟禁的紅
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
再無動于衷
從背后抱你的時候
期待的卻是她的面容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是否幸福輕得太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爛熟透紅空洞了的瞳孔
終于掏空 終于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 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卻流失于指縫
又落空
紅是朱砂痣烙印心口
紅是蚊子血般平庸
時間美化那僅有的悸動
也磨平激動
從背后抱你的時候
期待的卻是她的面容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是否幸福輕得太沉重
過度使用 不癢不痛
爛熟透紅空洞了的瞳孔
終于掏空 終于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卻流失于指縫
又落空
是否說愛都太過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燒得火紅 蛇行纏繞心中
終于冷凍終于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卻流失于指縫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 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傷口綻放的夢
握在手中卻流失于指縫
再落空
這首歌是臺灣填詞人李焯雄根據(jù)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所填。講的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兩個女人,一個純情,一個風騷,而紅玫瑰象征風騷。“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出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紅玫瑰》的粵語版歌曲是《白玫瑰》。
張愛玲的小說是從女性的角度解釋著這種奇怪的事實,而李焯雄和陳奕迅在某種程度上從男性的角度作出了辯白。紅玫瑰表達的就是:懷中擁著一個女人,心中期待另一個。對懷中女人有所愧疚,對另個女人無限想念。嘗試用替代的方式轉(zhuǎn)移感情,不料卻是徒勞。原來得不到的才是心中最渴望的。
張碧晨的紅玫瑰
然而,在我看來,只有女歌手才能把紅玫瑰的熱烈唱出來。張碧晨發(fā)微博稱:
“這一夜的紅玫瑰,
不似上次一般隱忍,
我想我要表達得是愛不必難言,
如果堅信,就應當爭取,
而女人在愛里,永遠不是弱者。
演唱最妙的地方是我把我的感悟唱給你聽,
而你又總能有你的感悟,
這才動人
歌手給我一個舞臺,我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哈哈,感謝,很開心很開心,值得回味的太多,謝謝我最盡心盡力的合伙人@孫堅 ,返場我還會在”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一個人 ,如果沒空 ,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 , 一個人 ,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 , 一個人 ,對你借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
這世界上有那么許多人,可是他們不能陪著你回家。
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我眼中的張愛玲
每一個傳奇的人,都有著傳奇的一生。
張愛玲的童年和她的情感生活一樣坎坷。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父親對他的軟禁,后來她終于逃了出來。可是沒有他的父親,張愛玲小時候就沒有英文雜志看,也沒有人給她讀英文雜志,沒有人和她講文學。可能也就沒有后來的張愛玲了。父親也幫助張愛玲一起創(chuàng)作過。有人說,“暴虐父親成全了天才張愛玲。”
張愛玲的母親,離開了她和弟弟。張愛玲對母親有恨,又有一種,算是敬畏吧。她在母親面前是自卑的,她總覺得她和母親之間隔著什么,永遠無法走進母親。可是,沒有張愛玲母親的勇敢,執(zhí)著,對自由的追求,就不會有之后可以去讀書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經(jīng)歷,注定使她早早看透了塵世。
“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
“人是一席華麗的袍,里面爬滿了蚤子。”
然而,遇到胡蘭成時候的她,仿佛又變了一個人。卸下了自己表面的堅強。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