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28秒,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點火發射。二十分鐘之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參加任務的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和著陸場等系統與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景海鵬:中國首位三入太空的航天員
航天員景海鵬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他曾經執行過神舟七號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是他第三次太空飛行,也是我國唯一一位三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陳冬:第二批首位飛赴太空的男航天員
陳冬,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曾任空軍某師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安全飛行15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陳冬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10月17日,他將和景海鵬一起駕駛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赴太空,他也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員中首位實現飛天夢的人。
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后,將開展多項在軌試驗。其中,航天員們將首次進行我國航天飛行中的醫學超聲檢查,可實時檢測航天員心肺功能;他們還將參與多項應用載荷技術試驗,更換空間材料制備樣品,進行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此外,他們也將開展在軌維修操作以及進行人機協同驗證。
此外,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們還將開展精彩的科普項目。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就隨著神舟十一號進入了太空。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境中事物的狀態變化。
1.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運行和與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中國擁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具備了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試驗和空間應用的條件。可以說,中國載人航天開始進入空間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2.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的主要目的在于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等。這些實驗最多的是定位于“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服務民眾生活”。
3.發射神舟十一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將為中國后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對于推進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