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分享過如何應對焦慮,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面對壓力。
俗話說“壓力有多大,動力就有多大”,你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里,除非你被逼到絕境。但是大部分人卻因為壓力太大、不懂得如何應對不良情緒,使不良情緒滋生、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導致抑郁癥、焦慮癥等疾病威脅我們的健康。
你總是局限于眼前,自然會感到壓力很大。從大局出發、面對未來,見的事情多了就不會為眼前的小事一籌莫展。現在我們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十年之后再回想就會發現,“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哪有那么多生不如死的事情。
面對你的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逃避,與情緒和平共處,知道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無論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都要有事情作為媒介。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影響你的機會。人們都有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合理的利用情緒,會提高你的效率,但若是你放任不良情緒發展,不良情緒帶給你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整個人心情不好、狀態不佳、工作效率會降低、出錯率會增大”。你不斷去回想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帶給你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厲害,你可能會一連幾天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當你知道自己陷入不良情緒時,一定要及時將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脫離出來,去做一些讓你感覺到快樂的事情,你的興趣愛好或者去運動,轉移焦點、不要對引起你不良情緒的事情念念不忘。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算是古之圣賢,也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我們只是普通人。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會有不好的一面,總是自我批判,會強烈的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我們需要反省,但不是一味批判自己。放過自己,只留教訓,并從教訓中總結經驗,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
看看下圖,你是屬于哪一類的人?
這兩類人的區別非常明顯:一方是積極應對,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只是消極等待。一方有責任感,另一方則是生活的犧牲品。一方會改變現狀,另一方則不會。人人都會放錯,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區別就在于你是勇于承擔錯誤、去找出解決方法,還是逃避錯誤、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對事情置之不理。
讓自己成為有責任心的人,及時制訂計劃,盡量詳細地把接下來要采取的扭轉局勢的行動一一列出。然后自我反省:從逆境中得到了什么?成長體現在了哪里?通過嘗試、失敗、汲取教訓、再嘗試這個過程,你的自信才會堅實無比。直面困難,無論什么的事情,如果你只是一味逃避,你終將會成為生活的犧牲品。
你現在遇見的困難,其實是上天送給你的禮物,困難會使你突破自己的極限,你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不知不覺間都會做到,而且會很好的做到。人們總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下坡路永遠都很好走,上坡路走起來永遠都會很費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上坡路費勁,就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要知道“不進則退”。
參考書目:《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美] 克里斯汀·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