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伴隨著數字貨幣的興起,而被大家熟知。
不過,在許多人眼中,區塊鏈僅僅是因為代幣暴漲的造富神話而讓人趨之若鶩。
那么,區塊鏈在實際中的應用除了炒幣之外,還有哪些應用?
其實,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的領域還有很多,基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去信任”“集體維護”等特點,區塊鏈能做到的,遠遠不止數字貨幣這么簡單。
身份認證
你可能常聽說“去中心化”這樣的概念,不過往更核心處,區塊鏈的意義在于零知識構建信任系統。
因而,一切與中心信任有關的行業,都有機會發生變化,其中之一就可以是身份認證。
我們這個社會努力了很久,通過出生證、戶口本、身份證以及指紋、面部、虹膜等各色唯一化標簽做身份比對。
現在從出生起將個人身份信息存儲到區塊鏈上,數據歸個人所有,一切身份行為被要求記錄。
食品溯源
區塊鏈在農產品和遠洋捕撈行業都已經有若干年的實踐應用了。
在食品供應鏈中,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最具挑戰性的一環,受到行業傳統做法的影響,基于手工流程、紙張或計算機簡單記錄、信息有限共享以及參與者間缺乏信任,這些低效率和負面因素加高了審計流程的高昂成本。
現在,將農產品的原料、種植、采摘、物流、銷售、流轉等不同環節的信息,或各個企業對食品信息進行的登記更變過程記錄到區塊鏈上。
數字版權交易
傳統版權保護的申請必須完全完成作品創作,創作者的創作全過程無法記錄,且申請版權保護過程中確權難度較高,導致申請過程冗長繁雜。
現在,創作者在平臺上進行作品創作,作品創作過程登記到區塊鏈上,完成創作后對產品進行定價。
個人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的調用對版權擁有者進行支付,支付完成后獲得版權的使用權或擁有權。
投票選舉
企業里,投票作弊防不勝防;市場中,刷票行業蒸蒸日上;社會中,農村賄選問題依然嚴重……面對這樣的信任失衡問題,區塊鏈或許就可以解決好。
因為通過區塊鏈防篡改的特性可以對選舉投票的信息進行上鏈登記,增加了投票的結果的可信程度,保證投票結果的客觀公正,不會因為某個個體作惡而使得數據不真實。
區塊鏈的匿名性保證了投票者的個人意愿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干擾,使得投票結果公平。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可以理解為,一種事先被編程好的程序,由交易雙方共同確定規則后,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交易,無法被篡改和影響。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在淘寶上買東西,如果東西損壞了店家不肯賠償。這個時候就需要淘寶官方(中心)的存在去調節。
但如果采用了智能合約,由于規則是雙方事先制定好的,會按照原有的規則自動執行,就免去了這些麻煩。
時間戳
任何行為的發生,包括所有權的變更,注冊,認證,信息更改等行為。都會被區塊鏈永久記錄下來,這一記錄會打上時間標記。
即證明某時某刻發生了某件事情,不可更改,不可撤銷。基于區塊鏈時間戳這個特點,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區塊鏈可以追蹤到之前發生過的任何行為,因為區塊鏈不可更改的特點,這些就避免了暗箱操作。
數字化資產
區塊鏈技術可以將我們擁有的財產 (真實存在與虛擬存在),以數字化+具體使用權利的形式呈現。
一塊小小的U盤,或者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將所有的資產帶在身邊。
例如你的游戲賬號再也不用擔心有被盜的風險了,順著鏈條,完全可以追蹤到所有的交易行為。資產間的轉換也會變得便捷起來。
在一些需要解決信任問題,需要公開透明,需要準確記錄的領域,區塊鏈會有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