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閑散在家,看的劇中,歡樂頌帶來的感悟算是最多的。轉眼間畢業工作已有四年光景,在劇中人關關和小邱的身上,都能找到曾經自己的影子。而影評中最經典的一句描述,“我們都曾經是邱瑩瑩,夢想著成為安迪,偶爾做一次關雎爾,生活得像曲筱綃,最后卻變成了樊勝美”,似乎預示了個人職場的未來。身為女人,已為人妻,終將成為人母,也許,樊勝美會是最終的結局。然而,這是最好的結局嗎?這是我想要的結局嗎?
由于家庭變故,無準備狀態下匆忙辭去工作,非工作狀態持續到現在,將近3個月時間,這是步入職場后,空窗期最長的一段日子。而在這段空擋時間,也無法全然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真實的生活教會我,不是成了家,穩定了生活,日子便會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最可悲的現實即為,我們還未長大,父母已經老去,而老去的速度讓我們措手不及。這段時間,思考了很多事情,生活已然變成一團亂麻,仍需要走走停停,理清頭緒。同時,也反思著過去職場角色中的種種,初入職場時的忍氣吞聲,轉行時的勇氣與信心,初入大企業時的心寒與灰心,如果當時播放歡樂頌,能否跳出時空,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
如果擁有邱瑩瑩身上的闖勁兒,關雎爾的韌勁兒,安迪的智慧,曲筱綃的率性,樊勝美的心氣兒,能否在職場與生活中名利雙收呢?現實生活中,也許存在這樣鮮活的例子,經常出現在成功學的典例中。可惜,真實的自己,沒有這樣的運氣,沒有好的家庭出身,沒有好的學歷背景,這樣的自己在職場中艱難地探索著,如果生活中再遇點兒大事兒,整個世界瞬間崩潰。
是的,現實生活就是各種失敗者的告白。認清了現實,看清了自己。然而,不想認命。我想改變,我要改變,想得到更好的生活,那么,必須從成為更好的自己開始。
我的身體很差,照顧病人的時候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赤字。我要改變,從不鍛煉的人不可能每天跑幾公里,不想將口號變成一句大話,從現在開始,哪怕每天繞著小公園走上幾圈,堅持下去,就是改變。
我的思想很亂,職場空檔期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生活,每天睡上12小時,醒著的時間除去吃飯之外的時間都躺在床上看劇,沒錯,這樣生活,一天天會過的很快,因為未來的生活無法完全掌控,索性放縱自己。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更累,時間長了,剩下的只是負罪感與埋怨。此處需要引用朋友今天發布的文章中最喜歡的一句話“生活中有一些小確幸,不是沒事兒的自我矯情”,生活不是有事兒沒事兒矯情幾句,就會朝著想要的方向前行的,現實就是,你不招惹它,它還會時不時地打個噴嚏證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想做的事兒很多,曾經因為時間不夠或不知從何開始為借口,索性不要開始更好。如今生活被挖空了一塊,思想也空了一大塊,是時候遠離“自我矯情”,真的開始做點兒事情,改變自己。知道自己無知,還不去讀書,想矯情的時候都少些談資吧。改變從每天讀上幾頁書開始,從記錄每天的收獲與感悟開始。事情不大,堅持下去,就是改變。
我的生活很亂,時間雖然看似很大塊,空間卻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盲從并茫然。近來,正在系統地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師古典老師的各種生活規劃工具,也嘗試著規劃自己的生活,之前也看過的視頻聽過的課程,看過即焚,最近才意識到,過去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陰影下。持續有意識的輸入,也不如一次無意識的輸出來的有意義。別人的東西再好,掏心掏肺地交給你,你聽了,但是從不使用,除了占用存儲空間之外,有何益處?有心改變,何時都不晚。于是,即使2016年即將過半,我也理了理頭緒,做了一個只有三個季度的愿景板,重新開始在日程本上勾勾畫畫。也許一年的時間我無法完全掌控,過去的時光也無法追悔,身無惡疾,也不可能把每一天當成最后一天那樣去過活,我能做的,只是每天堅持做3件小事,每月開始做個當月計劃的“生命之花”,盡力完成年度計劃“愿景板”上的事項。萬事開頭難,堅持下去,更難,但是,想要找回個人生命的節奏,必須硬著頭皮,走下去。
現實總是喜歡給人貼上標簽,將人打磨成三六九等,人人都幻想過上等人“安迪”的生活,然而,就像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我們的生活軌跡終將不同,我們最后不會成為任何人。成功的模式不可復制,我們要做的是,努力成長為自己的樣子,不是劇中人,不是七大姑八大姨口中的那個“誰誰誰”。生活不是一場戲,沒有劇本,不可被剪輯,不要扮演別人,更不要扮演自己。如果你意識到現在過的不好,從此刻開始,停止向她他它復述遭遇,翻開一本書,開始學習一門課程,出門走幾步,打開本子描繪想要成為的樣子,堅持一天,再堅持一天,在不斷改變中逐漸成長,成為最好的自己。那時的你,一定無需用現狀去衡量生活的質量,因為,你已擁有改變人生的信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