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與友人談論到我們大一大二時的經歷。他說了自己曾經受過委屈而獨自忍受的故事,我說了自己老實蠻干而替人跑腿的日子,到底還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當我還小時候,我總覺得大人的世界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爸爸忙于生計,媽媽勤于家務,而我只要負責讀書就好。
說實在的,上小學的時候可謂真是人生當中最輕松自在的時候,按點上課,課間玩耍,放學回家,完成作業便可看電視、玩游戲。
到了大學,我開始參與一些社團和學生工作,美其名曰充實生活,其實就是個跑腿的,也因此遇見了不少裝逼的人。
大一時我遇見過這么一位社團負責人,M,很會說話,又有一種能夠讓你服從她的強勢,大會小會,開口閉口就是一陣套路,以致于讓人產生一種其實她非常能干的錯覺。
后來事實證明,她給我最初的印象確實是錯誤的,這個社團存在的意義也著實不夠顯著,換句話說無非就是玩玩的,可仍然也有不少人在M的伶牙利嘴下“上當受騙”。
退出社團后,我便再也沒有聽說過關于S及她社團的事情,應該解散了吧。
當我逐漸掌握了一些專業技能,我開始希望能夠尋找一份簡單的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于是我碰見了第一位奇葩上司,B。她也頗有一副女強人的姿態。與M相似的地方是她同樣也很會說話。
B會展現一個宏偉的藍圖來鼓勵員工,希望員工能夠積極為她工作,然而當我真的發現所謂的公司業務以及合作等壯觀的藍圖,僅僅是分得整個市場上的一塊極小的蛋糕后,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兩個多月后我向她委婉地辭了這份工作,她慷慨同意,然而我應得的報酬卻不了了之。我想她并非吝嗇貪圖之人,可能,只是失憶了吧。
后來我被導師推薦給他朋友Y(Y是某集團一個部門主管)做一個微信公號,起初我尚且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實習,可以抱上該集團的大腿。
可惜的是,我還是太嫩了。這個公號只是他個人的私號,卻浮夸地招了9名小編,每天發一些年輕人不care的新聞,我做了兩個多月小編,絲毫看不到自己能夠得到什么,學到什么。
我記得他說過最多的話,有人愿意給他投資,他僅僅2000名粉絲的號市值百萬,他甚至說等公司上市了,就可以分股份給我們。
可是我向來不相信這些鬼話,我只想是要自己應得的一份工資,他從沒給我們發過。
Y仍然每天樂此不疲地催眠自己和安利我們,我聽厭了他的夢話,決定離開。
看過高曉松的脫口秀里講到過的妄人,也許就是這樣吧。我想,總要遇人不淑,才懂得要強大自己。
我也曾羨慕《悟空傳》里那只桀驁不馴的猴子,可他還不是陪了一個和尚去苦行成佛了。
那只猴子出生時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也便開始長大了。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
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開始體會到,生活總會讓我們體會到一些不輕松、不愉快,甚至我們不愿意做而非做不可的事情。
我見過許多社團主席、學生會會長乃至部門負責人,他們有時也會抱怨自己手頭上的工作耽擱了自己太多時間,卻也只能無奈執行。
因為戴著他們頭上的不僅僅是一個光鮮亮麗的稱謂,更是有一份不能輕易放手的責任和他們從基層做起到現在的感情。
“生活就是要么看別人裝逼,要么讓別人看你裝逼。”
我深刻意識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我已經懵懵懂懂做了兩年小白而終于小有所成的時候。
后來,我還遇見過不少裝逼的人,我也終于覺得這些人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