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到這樣一對母子:兒子上初三了,學習成績越來越糟糕。媽媽慕名將他帶到我這里來,希望能讓兒子中考考上比較好的成績。
在我們的溝通過程當中,發現兒子每次在對他媽媽說話時,語言、語氣都非常的強硬、敵對,而媽媽說話卻處處小心翼翼,他們的關系好像不是母子關系,而更像是父女關系,像是父親在教訓不聽話的小女兒一樣。
我在與這位媽媽單獨交流的時候,她還沒有說上兩句就開始哽咽,繼而就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以前兒子很聽話,但我對他的學習要求比較嚴格,只要他有一點錯我就嚴厲的要求他,有時語言、語氣也難免有些不好。他在上了五年級以后,作業、考試時出錯越來越多,我也就越看越生氣,我的脾氣也越來越不好。他倒顛倒過來了,成績越來越差,可脾氣越來越大,上初中以后還動不動就離家出走,或是要跳樓自殺。最后就成了現在你看到的這個樣子——在他的面前我倒大氣不敢出了。”
最后,媽媽拿紙巾擦擦眼睛搖搖頭無奈地說:“那么聽話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呢?”
我和她做了如下的交流
家庭教育有這樣一個規律——父母脾氣越差,孩子的脾氣就越差,問題就越多,家庭氛圍、親子關系就越來越緊張。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脾氣、個性應是遺傳基因決定,可實際上,大量的研究證明孩子的脾氣、個性與孩子后天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也即受后天的環境影響更大一些。
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從哪里來?是在父母處理問題方式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父母脾氣越不好,孩子就越抵觸越抗拒,孩子很多的不良行為,不良表現皆因不良情緒而產生。
這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父母脾氣越不好,孩子問題就越多;孩子問題更多,父母脾氣就更不好。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發完脾氣后,也都是后悔莫及。但父母也是人,在面對孩子讓人抓狂的行為時,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若是將這種負面情緒憋在心里,也不是辦法,長期憋在心理一是影響父母的身心健康,二是爆發以后,后果更加嚴重。
那這一矛盾要怎樣解決呢?
我先讓這位媽媽學會了使用有效表揚這個高效教育工具。媽媽在使用了有效表揚這個工具一周以后反饋說:“和兒子的關系比較緩和了,兒子和我說話的語氣也開始轉變了,還兩次主動和我聊他班里的事情,這是好幾年都沒有的事情了。”
她畢竟是做中學老師的,反思總結能力很強,為什么有效表楊這個工具能立竿見影,她的總結是:
1.使用有效表楊這個工具以后,我的關注點就從以前老是去看孩子的不足,轉移到了去發現孩子的進步、表現好的地方。這樣我的心情就越來越好,自然也就沒什么氣可生了。
2.孩子在有效表揚中,也從以前總是聽到的否定、指責,被不斷被肯定、被認可的話所代替,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了,他自然也就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愉悅了。
在使用了有效表揚一個工具后,孩子就有了比較大的改變,這位媽媽對六個高效教育工具也就更加看重了。最后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她的孩子在中考時,考出了高出之前近200分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