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規模學校高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實踐策略

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一般)規劃課題【2017】PLG128

摘? 要:

當談到教育改革時,素質教育、減負、快樂學習、以人為本等詞語一直充斥著人們的大腦。面對教育現狀,正如姚雪垠所說的? “去問問學生吧,或者問問你自己,學習哪有那么快樂?讀書從來都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么每次大考結束,尤其是高考,學生們都會有一種解放了的感覺!”(1)不光高考,這種學習的苦惱已經涉及到了小學幼兒園。本是出于善意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切為了孩子”不知讓多少孩子的腳步開始蹣跚,面容變得僵硬,教育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家長的心理變得扭曲。如何讓孩子變得快樂,還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的主題。農村小規模學校高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探索就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中快樂的成長。

關鍵字:

數學游戲化、互動參與、教學、策略?

我校自2017年4月啟動農村小規模學校高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研究項目,團結了莊浪縣兩所學校教師和靜寧縣四所學校教師,并在平涼市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研究會會長楊小生老師的指導下,采用獨自探索、集體教研(21節課)和掌上教研相結合的形式,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有效地玩,玩出風格,玩出效果是我們不斷探索的目的。游戲化教學可以讓讓孩子在玩中獲得快樂、滿足需要、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行為,是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孩子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能夠得到更快地發展。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的開展游戲化教學?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豐富的鄉土資源和富有游戲力的生活是游戲化數學的基礎

農村小規模學校有著游戲化教學的天然基礎。學校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校園空間大,學生少,各種有趣的事物多,為實現游戲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有趣的上學路”是孩子們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學習行程問題、方向與位置,以及反比例的很好素材。一塊手表,三五成組,有分工、有記錄、有游戲,有小結,來也一趟去也一趟,每天四趟,真可謂在行走中學習。隨手撿起幾根樹枝,一把落葉就可以讓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數變得簡單直觀。在一次游戲化教學實踐課后,有老師留下了這樣的描述:“操場上,沙坑里,驢籠嘴,撲克牌。鄉土的氣息,身邊的資源,專注的神情,別樣的思考”,游戲教學的實踐悄然興起。

提高師生游戲力,過游戲化的生活,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達到在生活中學習,學習中生活的狀態。這就需要所有的教育者充滿渴望地與孩子建立連結,隨時準備為孩子獻出永不枯竭的愛、鼓勵與激情。放松身體和心理,和孩子們平等地游戲,也就是說教者必須附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的玩在一起。其實這也是一種比喻,教者要從心態上降下來,要跟隨孩子,隨著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愛好興趣和他們面對面的玩,需要以兒童的方式加入游戲之中,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結。

積極參與、推理、沉浸在學習中是游戲化數學的核心

楊老師執教《旋轉》。樹蔭叢中,鳥唱蛙鳴,學生老師席地而坐,一根竹條,一條繩子,幾個三角板,幾根粉筆就是今天的教學的全部。學生會心地微笑,專注地聽講,或聽或思,或畫或談......師與生在自然和諧中相處,仿佛將學生帶進了那古老的傳說。朱老師執教《圓錐體積的應用》。在接到任務后,同學們抓緊組內分工,然后緊張有序地投入到測量計算中。同學們時而搔耳思索,時而動手操作,分秒必爭,誰也不愿落后于人。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之后,最后朱老師用參與率、準確率、效率作為評定標準,選出第一組為優勝組,當然獲勝組可以得到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第一組同學選擇為大家唱歌,悅耳動聽的歌聲飄蕩在牛溝小學的上空。在測量直徑和高的過程中,出現了小插曲,在一次次否定與肯定中,最后達到了共識!乘著歌聲的翅膀,乘著笑聲的翅膀傳達出的愉悅太具有感染力了!李老師執教的六年級數學“神奇的撲克”一課。令人耳目一新,收獲頗多。剛開始,李老師帶領同學們復習時間單位。然后布置小組任務:試發現撲克牌與時間單位的聯系。筆者很好奇,撲克牌與時間單位有什么關系?后來發現學生們也是一掃平日里的平淡而一臉的好奇。李老師提示大家:比如說,一年有四季,而撲克牌有四種花型(紅桃,黑桃等)。同學們似有所悟,點點頭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積極參加,似乎連我們這些不速之客都拋之九霄云外。有些說紅黑兩色分別代表白天黑夜;有些說大小王各占半天,所有的數字加起來是一年365天;有些說除去A,每一種顏色12張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筆者很驚訝撲克竟如此神奇!它竟隱藏時間單位錯綜復雜的進率。如果大小王各代表一天竟連平年閏年都可以分開。筆者也曾給學生們講過時間單位,但學生們被眾多進率牽絆,感覺知識點太瑣碎不成系統,太平淡毫無興趣。相比李老師的趣味教學不禁讓我感嘆,填鴨式的教學已經落伍,“營養均衡”、豐富多彩的趣味教學才是打破平淡乏味的利器!此次莊浪一行,讓筆者學習到了一種通俗易懂,效率很高的教學手法,頗感欣慰。

“大象無形,有容乃大”游戲生活生活游戲,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理想的游戲化過程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動機,有意義的選擇,以及是否與現有的激勵系統相協調。在游戲中,笑聲,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有些心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聽。但一定會玩給我們看,在玩中孩子訴說著心中的喜悅、好奇、疑慮、失望、悲傷甚至恐懼,游戲是孩子的語言,在游戲中我們才能聽懂他們的心聲,我們贊賞他們的努力,我們相信他能夠合作。(2)

多元融合、目標明確、多元參與是游戲化數學的重要策略

游戲化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玩游戲,重點在于邏輯思維,能夠讓每個人都參與不同的思維過程,讓每個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這就要求游戲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的分層設計合理組織。要學會選擇,選擇適合的內容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游戲設計要變抽象為簡單,循序漸進,講清道理:游戲設計要有理可循、有理有據,才能讓數學游戲教學煥發生命力。知識的呈現,要采用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原理;游戲設計要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是什么?來自哪里?去向哪里?游戲過程在學習經歷了顯性知識的同時,還要深挖其背后的東西,幫助學生基礎活動經驗,滲透數學基本思想,融合多種素養。

游戲的目標:游戲一定有輸贏,所以小孩在玩的過程中要明確這么做是為什么。游戲規則:需要所有人的參與,如我在五年級數學題卡比賽中游戲中,孩子們自主的制定題卡的要求和評分辦法:1、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三人,全班共分五組,每人五張題卡,合作布展。2、每位同學都是評委,可以對五個小組進行評價,按照自己的認識,可以對其給于1到5分的評價。3、評分還有兼顧題卡的容貌,講解題卡的風采,以及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程度。4、最后合計得分,按分數排名。記錄以備最終決賽。游戲要具有挑戰性:在擲飛鏢(統計教學)游戲中,如果投飛鏢的圓盤是一堵墻那么大,沒人想玩的。互動:也就是隨時得到反饋很是關鍵,闖關游戲每過一關其實就是讓參與者體驗到過程的存在與樂趣。游戲的趣味性來源之一就是未來的不可預知性,參與者的角色,游戲的設置都要有開放性。如果所有的情形都在預料之中,當你完全懂得原理之后,它再也不是游戲了。

游戲化數學教學是一個多元參與的實踐過程。如,在學習正比例時,讓孩子在情境劇《數蛤蟆》表演中融入舞蹈、歌唱,在歡樂的情景中感知嘴、眼睛、腿數量的變化規律,以及一只蛤蟆的腿與眼睛,腿與嘴,眼睛與嘴的比的關系,進而掌握正比例的數理關系。再如,學習六年級數學“雞兔同籠”問題時,可以鼓勵孩子用不同的形式策略尋求解決的方法時,三人一組,有用扮演的方法“吹哨法”,當吹第一聲哨時,同抬一條腿,再吹再抬,當抬起兩條腿后剩下的只有兔了,得出了:兔的只數=(總腿數-頭數×2)÷2的計算方法。亦或“畫圖法”,有三輪車和自行車共7輛,共有18個輪子,求自行車三輪車各有幾輛?可先假設都是自行車或三輪車。再數數輪子的個數,少了填上,多了擦去。多元參與的方式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游戲化雖好但是不能濫用,農村小規模學校高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是游戲化教學中的一個方向,而實現高年級數學教育創新之路是漫長的,還有許多需要攻克的難題,有待所有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實踐探索。

(1)姚雪垠在《論語.學而》

(2)(美)勞倫斯.科恩(Lawrence? J.Cohn)/著? 李巖/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