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說,美好的早晨應該有一碗好面,一碗大酥牛肉面(昆明的特色早點)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面條,襯得上任何一個美好的早晨。昨晚入睡前,我揣著這樣的想法勒令自己要8點起來洗漱完畢出門到我喜歡的那家快餐店吃碗桂林米粉,一個美好的早晨從一碗熱的冒氣、連粉帶湯吃得精光的湯粉開始。
有人喜歡面,有人喜歡粉,面、粉之外還有米線。我的家鄉特有的是粉皮,我們的粉皮在外被稱為河粉。粉皮的吃法有三種,加醬油加拍碎的或剁碎的蒜子直接干撈,燒熱鍋加花生油倒入粉皮翻炒加醬油加蔥起鍋,加湯撒幾粒蔥花做成湯粉。最常見的吃法是前兩種,小學生花5毛錢就能買到一小袋加了醬油加了蒜子的粉皮,花1塊錢就能買到一小袋翻炒過的加了蔥的粉皮,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吃得津津有味。湯粉是很少見的,它只出現在菜市場里的一些攤位上。大抵是粉皮這么廉價的東西,為它熬上一鍋大骨湯過于華而不實。瞧它的三種做法,哪一種有額外添加有份量的東西搶了它是主角的風頭。
記憶中的嶺門鎮從沒有出現三絲炒粉皮、瘦肉炒粉皮、牛肉炒粉皮、雞蛋炒粉皮之類的做法,粉皮的搭配三寶是醬油、蒜子、蔥。蒜子和蔥是無法變花樣的,大家從醬油下手,自調自制醬油。當我們談論哪家店的撈粉皮、炒粉皮好吃,必會談到那家店美味的醬油。
一份只加了醬油、蒜子、蔥炒出來的粉皮好不好吃?某個早晨,我爸買回一大袋粉皮,加醬油翻炒。我下到廚房時,剛好我爸放了蔥將粉皮起鍋,用一個電飯煲的內膽盛著,熱氣慢悠悠地飄起來,香味四溢。我上去刷牙,一會再下來吃。等我下來時,容量并不小的內膽里的粉皮已經被我舅舅那幾個小朋友吃光了,一點都沒剩。
嶺門鎮的人喜歡買白粉皮(白粉皮是未加醬油撈過或炒過的)回去自己撈或是炒,小朋友看到家里的大人買回一袋粉皮都會欣喜若狂,拿著碗筷擠在廚房里等待起鍋的粉皮。炒粉皮是每個小朋友童年里最愛吃的食物之一。
我把粉皮當成家鄉獨有的一種食品。因為我在外面吃過的河粉,沒有哪一家店有嶺門鎮的口感和味道,明明河粉看起來和粉皮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東西不同的稱謂。可我的心里始終認為河粉是河粉,它不是我熟悉的粉皮。所以,電白區域外的地方,我從來不吃河粉,尤其是湯河粉。
沒有粉皮的地方,我愛點的是桂林米粉。我喜歡桂林米粉圓滑的外形,它的外形俘虜了我。我喜歡的那家快餐店的湯粉有4種,這個粉是桂林米粉、河粉、米線、面的總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選一種,可以加豬雜、魚蛋、牛肉丸、雞蛋等等。對我來說,有桂林米粉、有湯,味道不錯,就是一份好湯粉。
可惜,我今早睡到了11點,錯過一個應該有一碗好湯粉的早晨。8點鬧鐘響,我按掉了倒頭再睡一小會,這一小會竟是三個小時,中間有木木的未接來電,5個。我回電給她,她告訴我有件很開心的事要和我分享。她輔導的coco小朋友的奶奶主動跟她說,之前定的課時結束后希望她能繼續輔導coco。這消除了她一直認為coco的奶奶不喜歡她不滿意她的輔導的念頭。并告知我,她和在華農上學的彩虹糖同學約了今天下午到華農看花。我叮囑她要給彩虹糖同學拍幾張美美的照片。
早晨的湯粉已經錯過。然而,這并不令人感到沮喪。在想念家鄉的粉皮中,在聽到電話那頭木木開心的語調中,在決定晚上去吃一碗湯粉中,美好的一天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