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天氣,是清凈光明的,蘊藏其德,運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澤,所以永遠保持他內蘊的力量而不會下泄。如果天氣陰霾晦暗,就會出現日月昏暗,陰霾邪氣侵害山川,陽氣閉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霧彌漫,日色無光,相應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氣不交,萬物的生命就不能綿延。生命不能綿延,自然界高大的樹木也會死亡。惡劣的氣候發作,風雨無時,雨露當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潤,生機郁塞,茂盛的禾苗也會枯槁不榮。賊風頻頻而至,暴雨不時而作,天地四時的變化失去了秩序,違背了正常的規律,致使萬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適應自然變化,注重養生之道,所以身無大病,因不背離自然萬物皈發展規律,而生機不會竭絕。
違逆了春生之氣,少陽就不會生發,以致肝氣內郁而發生病變。違逆了夏長之氣,太陽就不能盛長,以致心氣內虛。違逆了秋收之氣,太陽就不能收斂,以致肺熱葉焦而脹滿。違逆了冬藏之氣,少陰就不能潛藏,以致腎氣不蓄,出現注瀉等疾病。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戕伐生命力,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便可謂懂得了養生之道。
對于養生之道,圣人能夠加以實行,愚人則時常有所違背。
順從陰陽的消長,就能生存,違逆了就會死亡。順從了它,就會正常,違逆了它,就會乖亂。相反,如背道而行,就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后再去治療,亂子已經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發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