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從17年開始心理咨詢已經兩年了。期間有過一段時間頻率拉長。但總體上連續做了下來。上個月末和咨詢師說我打算停止咨詢了。因為覺得大部分問題都已經解決了。而接下來的內容我打算走靈性的學習和提升、咨詢。
預計會從12月開始逐漸拉長咨詢間隔。直至停止。因為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是屬于告別難,會引發創傷的類型。所以需要比較久的時間來停止咨詢。并且要在現實生活中創造一個新的替代渠道去做這種自我照見和覺察。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
最近幾次的心理咨詢已經沒有什么現實生活中的課題可以討論了。基本每次都是我很好我覺得很OK沒問題,然后我就開始刻意記錄夢境。去夢境里探索潛意識的訊息。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夢的記錄的文章,可以看見其實夢給我的啟發還是很多的。
之前我的心理咨詢記錄都是用紙筆記錄在我的手帳里。
從這一次開始,我打算用電子進行記錄。
正文
一、夢
國慶期間某個時段一口氣做了三個夢。我在筆記本上做了簡單記錄。大概內容如下。
夢境①拔牙
牙齒對我而言是一種帶有很多含義和潛在含義的東西。尤其是,它代表了被好好愛和珍惜。而我沒有被父母好好的愛護和珍惜,所以我沒有資格去看牙。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信念,讓我即使知道我有很嚴重的蛀牙,也不敢去拔牙看牙補牙。
夢里我終于下定決心去拔牙了??墒轻t生給我做了其他的身體檢查,然后告訴我我不適合拔牙。需要先去做別的。
我覺得我的心理建設好像就這樣泄氣了。又拖著不去看牙了。最終也沒拔。
夢境②蟲子
蟲子在我這里也有很多潛在含義。其中一種含義,是它隱藏了我被父母丟棄在危險地方,沒有人會管我死活的那種被遺棄的痛苦和恐懼。
夢境里我們是學生,在學校組織下要去戶外收集一種蟲子。是一種長得像蠶寶寶一樣,然后頭部有尖刺紅色的會扎人,有點大只大概有直徑一厘米粗6厘米長的一種蠕蟲。到處都是。地上、周圍灌木叢……然后我們要徒手抓。
好像我們學校經常要我們去抓蟲子。我們都很熟悉,沒有人有異議。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我們甚至會拿出專門抓蟲子的容器,把新抓的蟲子和瓶子里已經抓的在圈養的蟲子混在一起。
我似乎是很擅長這件事的。至少理論多,可能實踐少。我可以去指導和幫助笨拙的同學怎么抓蟲。很有經驗很專業的樣子。但我自己拿出自己的瓶子的時候卻被自己的瓶子里的蟲子嚇得半死。我真的覺得這些蟲子好惡心。我不想去抓。
后來我就嚇得把瓶子扔掉了。扔得遠遠的。扔在路中間。有人幫我撿起來,我還是不要。我徹底不要它們了。無所謂我是否會面對指責。
夢境③ 游園會
夢見我領著寶寶去他們幼兒園參加游園會。整個幼兒園都是好聞的甜美可愛的食物的顏色和味道。底色是粉紅色。所有道具和器具都是那種咖啡色、奶茶色、奶油黃和粉色一層一層帶著花邊和鏤空裝飾的樣子。除了好看、少女、可愛、萌沒有別的形容詞。氣氛是溫馨和諧和美好的。
但是我無比焦慮。因為雖然孩子和周圍的其他人都很篤定很安然的樣子,但是我卻完全不知道該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最簡單的焦慮在于,這些游園會中的所有活動和道具都是吃的。但是卻混合著能吃和不能吃的東西。我分不出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我很焦慮。每一個都拿去問應該是可以的,但好像除了我大家都能一眼分辨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我很恐慌自己的無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什么都別吃,然后看好我的孩子。保證他是安全的。別吃了奇怪的東西。
討論記錄
①關于粉紅色。
咨詢師表示粉紅色會讓人聯想到我。大概是聲音氣質和性格中有甜美少女的部分。
關于這一點的討論是這樣的:
我身上有一個現象,就是明明很多人會夸我和粉色很適配,但我卻在拒絕粉紅色。
這個現象有一點和我的性格矛盾,因為我從小就很希望外人肯定和贊揚我,所以別人說什么好,說我適合什么,我都是會去做這件事的。比如說我頭發好看我就會放下來。那么按理來說,有人說我穿粉色好看我應該是會經常給自己買粉色衣服。但是事實上沒有。
我甚至會拒絕和抵觸給人留下“粉紅妹妹”的印象。
可能的原因是:
我曾經在很小的時候發現大人很喜歡我大姐姐那種英姿颯爽英氣逼人的氣質??偸菚渌?。我就記住了,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后來大姐姐專門帶我。我也習慣性的想成為她那樣的人,想得到她的肯定。
我希望自己是強大的,可靠的,有實力的。所以把粉色和幼稚、柔弱等同起來后,潛意識當成我的對立面去拒絕。
還有的可能原因是:我害怕被看出來,我在嘗試以他人的價值觀為價值觀。比如別人說這個好我就偏偏要說這個不好。偏偏假裝自己沒興趣。
②關于拔牙。
為什么以前不敢拔牙,但是現在卻敢了呢?
夢中的牙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
我的感覺是它可能代表了那些我想要去斷舍離,卻始終斷舍離不掉的東西。
我可以很瀟灑的斷舍離人,但是物品我卻很難。大概是因為人是可以聯系到的。而物品沒有了就沒有了。即使可以再買一個,它也不是原來那一個。
我覺得每個東西都是不可替代的,曾經陪我走過一段的,獨一無二的。
大概潛意識里,我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會被他人隨意放棄和替代的。
③關于蟲。
我去拔牙需要勇氣。但去丟蟲子是很篤定的在丟,而且是丟蟲子本身。我知道我不需要,也不在乎接下來該如何面對,我很自信我不需要,所以我不用為其他的理由勉強自己強留下來。在這個夢里,我好像只是單純的在丟蟲子,而不是丟什么象征性的東西。單純扔了一身輕。
它或許代表我在重新為身邊的物品畫邊界。重新去定義物品本身。收回自己曾經加在物品上的諸多含義。讓東西回歸東西本身。
④關于游園會的焦慮
在游園會里,我焦慮我所見是否如我所想,是否所見的是真實的,可信的。
這很像我在斷舍離東西的時候,我一方面分不清哪些是我真的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一方面我開始去質疑這些我占有在身邊的東西,真的如我以為的那么重要嗎?真的如我以為的那么有附加含義嗎?我開始嘗試去拆解我附加在物品上的情感寄托。
我開始松動了。
二、永遠永遠愛你
國慶期間和寶寶講了宮西達也的繪本。這套繪本對我來說蠻特別的。其中的一個故事又更特別。所以我就和咨詢師提到了。
宮西達也的《永遠永遠愛你》講了一個被捕食者拾到了獵食者的蛋,然后傾盡全力將敵人的孩子撫養成人后,這個敵人的孩子在知道真相后不得不離開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一個很悲傷的基調,但是通篇都是愛和接納。
我當時還和寶寶提到了,說《永遠永遠愛你》講的是“即使我很糟,即使我是大家的敵人。媽媽也愛我?!钡墓适?。
與此相對,《丑小鴨》講得是“因為不能符合媽媽的期待所以被遺棄了,但是始終努力去趨光去向好,然后終于超越了從前的一切,升華成最好的自己”的故事。
我有時候想,前者給人的感動,是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有這樣的完美媽媽,但是得不到。所以看見在一個故事里,有這樣一個媽媽,有這樣一段故事。也覺得足夠了,覺得被治愈。
后者給人的感動,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過這樣一段不被接納的委屈和難過,需要自己去超越,去成長,去哀悼。然后離開和升華。
三、“媽媽的媽媽呢?”
這個話題我的寶寶提過兩次。
他問我媽媽你有沒有自己的媽媽呀?
我說有的呀。
他說,那我怎么從來沒有見過呀?我想見媽媽的媽媽呢。
其實是很簡單的對話。但是我的內心卻非常震撼。我當場幾乎難以忍住眼淚。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他的心里,他是會去惦記親人的。哪怕是我從不在他面前提及,也從來不來我們家的親人。他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接觸的,按理說不會在自傳體記憶中出現的,他也沒有任何感情的親人。而他卻會因為那是“媽媽的媽媽”而想去見她。
相比之下,我對親情和親人卻是恐懼和排斥的。
我當時想。這大概就是健全家庭下的孩子特有的甜美溫柔吧。而我大概這輩子都無法了解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因為我從小就被剝奪了這份體驗。
我忍不住會羨慕和嫉妒,如果我在一個健全的家里平平常常的長大。是不是也會有這種對親人的依戀和惦念。是不是也會是一個溫柔的,將愛和念想播撒給周圍人的甜美的孩子。
當我和咨詢師談及這段的時候。我并沒有能夠像文字表述這樣全面和清晰。我只能表述清楚那一段對話,及我忍不住和自身的對比。短短幾秒鐘。咨詢師就懂了。
她說,她很高興,她發現我可以去哀悼自己的遭遇。
最開始我做咨詢的時候,這一塊我是回避的。如果硬要正面提及,我會說很多很多的理由,比如那個時候環境不好,那個時候么有辦法,那個時候他們很難,那個時候我也不夠好……
很多很多的理由,它們的結論就是:所以我是應該被這樣對待的。這都是合理的。我不該去計較。
但是那是頭腦的結論。
內心的感受卻被壓抑了。我不能去悲傷,不可以感覺自己很委屈。不可以覺得害怕恐懼和憤怒。因為在道德上那不好,而且如果我不夠乖,我就可能被丟掉。所以我都要藏起來。我必須要讓大人滿意。
那個時候我不能哀傷,不能面對真實發生的過去。單純的,客觀的,去陳述事實。
我必須帶著為他人體諒,為他人辯白,為滿足他人期待的理智去面對。
但實際上,每一次這么做對我自己都是一層新的傷害。
現在,我可以去承認自己被不公正對待。我可以去面對一個事實,就是我確實有很大的損失,有很多的委屈。
這份釋放和坦然面對,說明我真的放下情緒,允許自己釋放我曾經藏起來的東西。
允許自己去表達自己。
只有真的放下了,我才能真的離開。才能真的成長和超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