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共有2030字,普通 人一分鐘可讀500字,本文共需花費您4分鐘左右的時間。
本文大綱:
1、琢磨你的談話對象
2、學會組織語言
3、把話說清楚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大腦超載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同時處理多件任務,千頭萬緒,很難在任何事情上集中精力。
在如今這樣一個嘈雜的世界,我們都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面前的人根本沒聽我們在說什么,他們對我們的話要么只是隨聲附和,要么就是點頭敷衍,眼神一片空洞,思緒完全飄到了九霄云外……
所以,如果想要在這個嘈雜的世界取得成功,你必須要跨過職場溝通中的那些坑。
1、琢磨你的談話對象
我們總是會假設別人也跟我們一樣,我們會按照這種假設跟他們溝通,從來沒有想過去了解他們究竟在想什么。當你拼命試圖跟對方建立溝通,卻忘記事先了解對方在想什么的時候,結局就只有一個:一無所獲。
千萬別忘了,對方關心的事情跟你關心的事情可能根本就是兩回事,如果不記住這一條,你的溝通可能毫無意義。
了解你的聽眾,從而找出共同話題。你與對方的共同點越多,就會越容易跟對方建立溝通,越容易向對方傳達你想要傳達的信息。
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人往往比較直接,他們會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需求,自己對同事、公司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期待。如果你比他們年長,你就要學會扮演導師的角色,跟他們分享你的知識和技能。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將贏得他們一生的尊重。
三十歲接近四十歲的人通常處于職業生涯的中期,他們可能在年輕時多次跳槽,現在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聲譽,他們往往比二十幾歲時更有耐心。在跟這種年齡段的人打交道時,要學會幫助他們爬上高級管理層。如果你比他年長,不妨多指點或提攜他們;如果你比他們年輕,你可以盡最大努力支持他們實現目標。
人到了五十多歲之后,他們那一代人都強調忠誠,如果可能的話,他們甚至會在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他們在工作時不喜歡抱怨,而且也從來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正因為如此,他們可能對滿腹牢騷的年輕人看不慣。對于年輕人來說,一定要尊重五十多歲的上司或同事,就算你在完成某件任務時有更好的建議,也一定要小心,講話要有技巧,要考慮對方這么多年來的經歷和積累。
記住 ,千萬不要跟年長的同事說這些話:
——你怎么一直遲到,是身體不太好嗎?
——你們這兒還有年輕一點的人嗎?我們的團隊需要一些新思維。
——我們已經不這么做事,這樣做太老套,像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做法。
千萬不要跟年輕的小同事說這些話:
——當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
——趕快去,把事情做完……
——我知道你以前從來沒干過這個……
2、學會組織語言
人類的大腦沒聽到或沒能完全理解你所說的事情時,它們就會在大腦中創建自己的版本,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你所傳達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組織語言的方式不夠科學,那么你所傳達的信息就很可能會被扭曲,甚至跟你的原意相差十萬八千里。
清晰表達的原則:
——內容要與談話對象密切相關;
——語言一定要簡單;
——盡量把每句話縮短至15個詞左右;
——開門見山;
——開頭和結尾個上面多下功夫;
——保持互動;
——面對面永遠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3、把話說清楚
不管你的談話對象是否喜歡你,如果不能把話說清楚,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毫無意義。一定要記住,尤其是在工作場所,很多人都會不懂裝懂,即便是自己根本不關心的事情,他們也可以假裝很關心,很專注地聽你講。哪怕他們根本沒聽懂你在說什么,他們也不會請你解釋——因為害怕被人看成笨蛋,如果其他人都不提問,那個根本沒聽懂的人也不會提問。
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交流時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只會讓交流變得更加困難的字眼。比如:
——“馬上就辦”:請問你的意思是立刻就動手嗎?下個星期,還是下個月?
——“一分鐘就到”:真的是一分鐘嗎?60秒?因為一分鐘就是60秒。
——“待會兒見”:“待會兒”是多久?幾分鐘?明天?對方到底應該等你多長時間?
除了不要使用一些對方不熟悉的術語和模糊字眼之外,在談話時盡量使用積極、正面、強烈的字眼,盡量用主動語態。
——不要說“我從這項研究中發現……”而是說“這項研究讓我相信……”。
——不要說“我覺得你應該接受這個建議”,而是要說“該研究讓我堅信你應該接受我們的方案……”。
多使用名詞和動詞,盡量少用形容詞。
當你在傳達信息時,盡量拿出證據。切忌不可夸張,不可賭咒發誓。
如果對方不理解你說的話,問題不在對方,而在你身上。你一定要保持情緒的穩定性,每次跟人打交道時都要表現一致,否則你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
——對于對方提出的問題或觀點,一定要仔細思考,停頓一下再回答。
——上身微微前傾,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你面前這個人身上。
——用自己的話重復對方剛剛說過的話,詢問對方你的理解是否正確。
——問問對方“還有呢",鼓勵他們多說。
——不要急于討論,那樣只會讓對方感覺你并不在意他的感受 。
如果你希望未來能得到提拔,你必須想想四年以后自己將會是什么樣子,并且現在就開始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END(您的喜歡和關注是我前行的動力,請留下您到此一游的足跡!——我是廉潔)
我的微信公眾號:職場人士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