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時間》是由魯巴·納達執導的,據說是獻給埃及的情書這樣一部電影。全片完美地呈現了旖旎的自然風光,浪漫神秘的異域風情,最重要的還有那人性中很難描述的、在鏡頭下淺淺深深帶著幸福與甜蜜,同時又流露出凄婉哀怨的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感情。
該片講述了茱莉爾特·格蘭特(派翠西婭·克拉克森飾)從加拿大飛到埃及開羅與聚少離多的丈夫馬克(湯姆·邁克卡穆斯 飾)共同度假,卻沒曾想剛下飛機就被告知因為加沙地帶新爆發的武裝沖突,負責聯合國難民營管理工作的馬克暫時不能離開。馬克托前安全官也是其朋友的埃及人塔列克(亞歷山大·希迪格飾)照顧茱莉爾特。
《開羅時間》是一部中年人才能看懂看透的關于愛情和婚姻的電影。該片沒有任何火爆的鏡頭,始終是“發乎情,止乎禮”的隱忍和內心涌動的暗流,看完不禁讓人感動、心疼、深思。
派翠西婭·克拉克森在五十歲的年紀飾演了女主茱莉爾特,從各個支離破碎的片段中觀眾可以整合一個中年女人要面對的方方面面的生活:繁忙的編輯工作,聚少離多的丈夫,私奔的兒子,忙于找工作的女兒。她本來打算要跟丈夫在開羅度假,事實卻是留下她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不很太平的城市度過,幸虧還有其他善良人的陪伴。
茱莉爾特在使館活動中遇到了一個跟她境遇相似的女孩,這個女孩講的自己的故事映襯了下面情節的發展,她說當年差點因為一個男人離開了另外一個男人。茱莉爾特問,為什么沒有呢(why not)?女孩說,男人最開始都是極好的,后來就暴露了本相,大男子主義等等。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塔列克帶領茱莉爾特走走逛逛,四處看看名勝古跡。在這人聲鼎沸且充滿異國情調的開羅,茱莉爾特和塔列克愈走愈近,一股微妙的情愫,逐漸在兩人之間悄悄展開。
網上有一些人說女演員年齡有些大了,我個人覺得派翠西婭·克拉克森演繹得非常到位,她低沉的音色,特別的氣質,嚴肅與嬌媚的面容交疊互換,含蓄的舉止和動人的眼神是非常吸引人的。塔列克對茱莉爾特的體貼和寵溺,讓她的臉上溢出幸福的光芒。特別是有一次電梯前吻別,貼面禮后他的嘴假裝不經意觸碰了她的唇,她倉皇出逃,回到酒店卻躺在沙發上露出迷人的甜蜜笑容。
后來他們討論過去留,討論過以后的思念。是的,還沒有離開,就已經思念成疾。
茱莉爾特在很多場合都表明,雖然來到開羅,但是金字塔要留給跟丈夫一塊兒去觀看。
但是隨著男女主角感情的加深,也算茱莉爾特對這樣一段感情有所交代吧,他倆最后身著華裝盛服,在夕陽的映襯下去看金字塔,倆人的背影是多么般配與和諧,黑色的西裝,淡藍色的禮服,金色的夕陽,古樸的金字塔,一個高大挺拔,一個小鳥依人,兩顆心猶如佇立兩旁隔空相望的金字塔,在夕陽的斜暉下,閃著溫潤的光芒。
最后二人親密地攜手回到酒店大堂。導演在這最完美的時刻,安排了茱莉爾特老公馬克從加沙的難民危機中突然返回,灰頭土臉,衣著邋遢,最開始我還以為是偷襲的壞人。茱莉爾特也先是一驚,然后才是熱情的擁抱,原來那才是她最終等待的港灣。
又在同一個電梯口,上一次是甜蜜,這一次卻是別離,塔列克和茱莉爾特最后的深情對望,代表了無奈和感傷的結束,對于塔列克而言,從今之后,他的心里或許只放得下茱莉爾特了,真是點明了他們在尼羅河上蕩舟時的那句話“一朝淺飲尼羅水,萬水千山總戀她(Once you have drunk the water of Nile, you will always come back.)”
最后的幾幕也特別讓人動容,在車里聽得當地音樂讓她想起他,脖子上的掛飾讓她想起他,歌曲里的歌詞(我心已動,你可知我不能沒有你)讓她忍不住流下心底的淚。身旁的丈夫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那種復雜的情緒也敲擊著觀眾的內心。
他們最終沒有在一切,或許只有這殘缺的愛,才能夠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