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慶節(jié)前,就已把位于云貴川交匯之處的邊城敘永作為了出行目的地。正由于此,出發(fā)之前,特地逛了一趟“敘永吧”。吧里,一個叫畫稿溪的名字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這名字有點怪,二是吧里敘永人說,敘永唯一能留住游客的應(yīng)該是畫稿溪。
? ? ? ? 從長沙出發(fā)到敘永,距離只有千余公里,花費的時間卻近19個小時,時間主要冤枉花在了兩個地方:一是常德,二是重慶,這使得我們第二天不得不作一天休整。第三天行程怎么安排?當(dāng)然是去畫稿溪!
? ? ? ? 眾所周知,蜀道有點難。從縣城去畫稿溪,同樣不例外:一忽兒上、一忽兒下,一忽兒左、一忽兒右,汽車幾乎全在山中穿行。所幸距離不遠(yuǎn)、只有44公里,一個小時后我們便到了位于水尾鎮(zhèn)的畫稿溪。
? ? ? ? 未及下車,已感覺一股清涼撲面,眼中則立即被崇山峻嶺、流泉飛瀑、綠色蔥蘢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摹R凰查g,我似乎悟到了畫稿溪這個名稱的由來:這景致不恰如一幅巨型的自然山水畫稿嗎?!
? ? ? ? 構(gòu)成畫稿溪蔥蘢山色的,有兩種植物值得一提。一是他處鮮見的,二是占主體地位的。他處鮮見的,叫桫欏樹,號稱“活化石”。其實從桫欏樹的葉子形狀來看,就是蕨,本地人也都是這么認(rèn)為的。如果這桫欏樹真由蕨而長成,叫他“活化石”倒也算得上名至實歸。但令人不解的是,湖南的蕨怎么就從來沒長成過桫欏樹呢?占主體地位的是竹,這種竹不同于我們常見的楠竹,沒那么大;也不同于我們常見的斑竹,沒那么小。當(dāng)?shù)厝朔Q這種竹為“撩竹”。撩竹節(jié)長葉肥,一叢一叢,扎堆生長,對畫稿溪的生態(tài)貢獻(xiàn)很大。當(dāng)?shù)厝藢⑵浼庸闊煿S,風(fēng)味亦很獨特。
? ? ? ? 畫稿溪這個名字,落腳在“溪”上,自然也是有因由的。畫稿溪之溪,既多且美,流泉飛瀑滿布山間,行在山中,叮咚之聲不絕于耳,小溪飛瀑目不遐接。溪,給這幅自然畫稿增添了十二分的靈動,也讓游人體會到美妙的天籟之音。可以想見,如果缺了大大小小的溪瀑,畫稿溪雖仍然稱得上美,但那種美一定是顯得單調(diào)和呆板的。就如同一個女子,雖五官精致、身材婀娜,但眉目之間少了一點情韻,舉止方面少了一點質(zhì)素,吸引力是會大打折扣的!
? ? ? ?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畫稿溪是國家自然保護(hù)區(qū),不是旅游區(qū),因此旅游配套設(shè)施幾乎等于零:沒有游客服務(wù)中心、沒有停車坪、沒有上山的觀光纜車和游步道,沒有導(dǎo)游、沒有途中休憩的石凳、沒有賣水或果的商店,吃飯只有入口處的一家農(nóng)家樂,接待規(guī)模估計也大不了。如果你是一個對游賞條件比較挑剔的人,畫稿溪就不必考慮納入行程規(guī)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