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商業智慧有哪些?》查理·芒格演講學習筆記(下)

最后芒格還談了選股的藝術。有效市場理論大體上是正確的,很難有哪個選股人,能夠光靠聰明和勤奮而獲得比市場的平均回報率高出很多的收益。確實,平均的結果必定是中等的結果。從定義上來說,沒有人能夠打敗市場,生活的鐵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夠獲得比其他80%的人優秀的成績,所以答案是,市場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普通的股票市場的概念可以簡化為賽馬中的彩池投注系統,每個人都下注,賠率則根據賭注而變化。在計算收益的時候不要忘記了,馬會還會收取17%的管理費用。股市的情況是相同的,只不過管理費用要低得多。聰明的人,發現好機會就下重注,其它時間則按兵不動,就是這么簡單。成為贏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夠看中幾次機會。巴菲特說“我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才會真正慎重的考慮你做的事情,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得多”。所以,認真謹慎地研究、觀察,尋找合適的時機,當時機到來時就下重注。這就是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懂的,很淺顯的贏家的道理。

決策者的激勵機制會影響決策行為。聯邦快遞的管理層曾想盡一切辦法,用勸說、威脅等等的手段,都不能讓員工將貨物及時地送到客戶手里。后來他們想到一個好主意,不再按小時計薪,而是按班次計薪,而且職員只要做過做完工作就可以回家。他們的問題一夜之間就全部解決了。所以制定正確的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教訓。

讓投資者來挑選普通股,怎樣獲得比長期的平均回報率更好的收益呢?這就用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使用的方法。他認為,如果考慮將整個企業出售的話,能夠賣多少錢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然后把股價乘以股票的份數,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整個售價的1/3或者更少,那么,買這樣的股票就是撿了大便宜,即使那家企業很爛。

芒格曾經按照格雷厄姆的理念獲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他們發現,有的股票雖然價格是其賬面價值的兩三倍,但仍然是非常便宜的,因為該公司的市場地位隱含著成長慣性,它的某個管理人員可能非常優秀,或者整個管理體系非常出色等等。突破了格雷厄姆的局限性,芒格和巴菲特就開始不用格雷厄姆的定量方法尋找便宜的股票,而是考慮那些更為優質的企業。從長遠看,回報率很難比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年終利潤率高很多,如果一家企業幾十年來的資本回報率很低,那么,即使長期持有它的股票,收益也不會和公司的回報率有太大的區別。相反,如果一家企業資本回報率很高,那么即使用很大的價錢去買它的股票,你最終得到的回報也將非常可觀。所以竅門就在于買進那些優質企業,這也就買進了你可以設想其慣性成長效應的規模優勢。

買入這些偉大公司的股票的一種方法是及早地發現它們,在它們規模很小的時候就買進它們的股票。等優秀企業明顯壯大之后,在想要參股就很困難了,因為競爭非常激烈。理想的情況是,你買入的偉大企業正好有一位偉大的管理者。然而,把賭注押在企業的質量上,比押在管理人員的素質上更為妥當。如果,能夠長期持有一些偉大公司的股票,光是少交的所得稅都能增添很多財富。對個人而言,長期持有幾家偉大公司的股票,而什么都不用做有許多巨大的優勢:你付給交易員的費用更少,聽到的廢話也更少,如果這種方法生效,稅務系統每年也能給你1%到3%的額外回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