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賦 有徐庾之麗而徐庾無其峭
往予薄游海外,聞羅浮之勝,而未得登焉;蓋昔所稱入夢之種,不可得而見之矣。
涉冬出大庾、見庾嶺之梅,則多麤理而絳襦者歟?
抵玉山人言東岳之奇,往觀焉;則見其孤生環占,偃伏廻卷,一花千葉,并蒂數萼,忽上竦而扶疏者歟?
至于依山臨澗,覆橋橫野,間松雜竹,屋角墻墻茨;境非不美也,未聞其走馬而征輿。
豈非品質靡異,類別有區;人固玩視其習,而好言其殊。
爾其孤稟矜競,妙英雋發;肌理冰凝,干膚鐵屈。
留連野水之煙,淡蕩寒山之月;蕋一攢而集霞,葩五出而爭雪。
側披斷磧,委朔風其將吹;忽上高空,助凍云之欲結。
杪數英之半掬,中萬斛之一搏;古干橫肱,玉龍游而張甲;編條聚腦,白鳳戢以梳翰。
珮玦繽紛,何啻凌波之子?肌膚綽約,無言姑射之仙。
趣將幽而見取,艷以冷而為妍;緼香氣于空表,弄皎色于霄端。
廋影橫窗,癯然山澤;素魂麗璧,忽爾嬋娟。
托使將傳,寄江南之遐信;隨風暗度,報塞北春天。
羌笛一聲,韻全飄于纖指;素琴三弄,神屢托于冰弦。
是以古道清流,墨工圖史;或拗之為一窩,亦種之于數里。
圍棋酌酒,相與偃臥其中;落月廼風,務印縱橫之所。
彼稱既醉,逼清氣而不勝;我則含毫,占春光于長住。
斯亦可謂一節之高,而未足以盡曠然之意。
乃有巖居之徒,溪飲之老,短褐黃冠,龐眉壽考。
跨蹇策筇,熱漿烹藻;望谷口以窮搜,坐石頭而拂掃。
亦有游心道德之儒,含思風雅之伯;讀易說詩于其下,詠騷作記當其處。
飛觥爵于彌留,顧徘徊而不去;景得人而益增,人因景而標致。
斯風格之雅幽,而韻調之殊異;亦足以快心暢神,洗囂破滯;又何羨乎羅浮之奇,而東岳之麗?
且余觀夫梅之為物也,得氣之先,得液之酸;酸者木之正味,先者序之履端。
先則渾淪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飽;酸則甘辛咸苦,受何味而弗便?
含之飽者發斯盛,便以受者和必完。
以先驅百,遂占上林之苑;均齊五味、兼濟商鼎之鹽。
其始也點綴文章,洩天地之春于一夜。其終也調和頤養,收天地之功于萬全。
曾不知其處寂寞而貞厲,守冷素以自恬;悠揚乎松菊之圃,盤錯乎水石之間;風飚撼之而不動,瘴癘攻之而罔顧。
雪霰既零,條枚益肄;陰幽外剝,陽氣內漸。
迨花實之致用,歷世味之飽諳;何桃李之弱質,敢先后以齊肩?
茍天將降是人以大任,察物理而明其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