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這本書的結構和摘要梳理了一下,推薦。
之前其實也接觸到了一些理念,也會從宏觀方面看待問題,但是這本書還是給自己帶來了新的收獲。
人類的進化,在智人之前其實同時存在6種人,當然,智人這個概念也是第一次聽到。
在自然界,人類是渺小的,不過是萬千物種之一種而已,對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毫無縛雞之力。
智人也在逐步演化,農業革命,認知革命,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等,形成現在的社會群體。同樣一個疑問,我們現在智人就一定比過去的尼安德特人更高級嗎?
講故事的能力,宗教信仰,國家,社群,甚至錢,都是因為人們相信同一個故事,如果對故事產生懷疑,不在相信,那原有體系就會瓦解。
國家興衰,帝國更替,民族生死,我們是為了追求什么?我們是為了快樂嗎?但是現在我們認為的進步確實是讓我們感到快樂了嗎?當代的人比古代得人快樂嗎?
書中每一章節都值得思考,因為不僅僅是簡單的講人類簡史,也是一部哲學書。
這本書的思考方式值得學習,一直在探究“為什么”。
讀這本書,不留神也可能會“走火入魔”,我們現在忙忙碌碌是為了什么呢?為了追求快樂的?為了遺傳自己的基因?要把這些東西參透,遁入空門嗎?
所以,讀的時候也要警惕。
目的是了解宏觀的思維方式,同樣也是增長自己知識,了解人本身。
看完還是要面對現實世界,為了共同的想象,努力實現。
我們以為參透世界本質,人類極其渺小,就去追求簡單生活,不為社會壓力所迫,無欲無求,當然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現在社會的價值觀,或者都相信一件故事—-要金錢。因為大家相信這一張紙可以換東西,所以才會流通,而背后是有“信用”在支撐,一旦信用瓦解,這張紙也就沒用了。
而現在的智人,都是貪婪的,在追求快樂,怎么才能快樂?當然是能滿足自己。怎么才能滿足自己,得到更多的“紙”去換取自己所需要的。
我們在追求快樂,不過是通過“錢”這個劣質在追求,追求錢沒什么可恥的,本質上我們在追求幸福。
讓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這個世界;真正讓你陷入困境的,是這個世界最終并非你所想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