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題:用圖說話
1.大化小,小化圖
圖分圖表、圖片
圖表分概念類和數據類
決定圖表形式的不是數據,是想說明的主題、想指出的數據、內容要點,即你想表達的主題
2.人看圖表的特點:
(1)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2)先強調,后常規
(3)先大后小,先粗后細
3. 素材變圖表步驟:
(1)確定主題
你想用圖表表達什么觀點?
(2)分析邏輯
哪種表達方式更有效?字/圖/表
哪種圖表更能啟發讀者思考主題?
(3)構思草圖
哪種圖表最能表達你要表達的觀點?
(4)設計制作
圖表是否真實、有效的展示數據?
(5)色彩匹配
是否突出重點,且不制造視覺失焦?
4. 概念圖的類型
(1)并列型:橫向、豎向
(2)遞進型:用箭頭表示不同內容之間的推進關系
(3)對比型:列表式、圖示化
(4)交叉型:表達交集、并集、包含的關系
(5)趨勢型
(6)階梯型:在列表、遞進、趨勢型的基礎上衍生,有扇形階梯、臺階階梯
(7)環繞型:有行星環繞型、放射環繞型
(8)矩陣型:四象限矩陣、GE多維矩陣
(9)循環型
(10)甘特圖:表達項目管理中的計劃、里程碑等
(11)總分型
(12)支撐型:顯示比例、連接、層次推進、包含的關系,有三角支撐型、屋頂支撐型等
(13)環圖型:表達包含、分級、分層關系,有同心型、環繞型
(14)拼圖型:反應整體和局部的整合關系,有正方形、三角形、拼圖塊
(15)樹狀型:表達組織結構、產品模塊、金字塔結構,包括魚骨圖
(16)立方型:表達多維空間復雜信息
(17)公式型
(18)流程圖:專業規范
5. 圖表原則
(1)只在需要時用,服務于內容
(2)貴精不貴多
(3)一張圖表表達一個明確信息,一頁只放一個主要圖表
(4)簡潔準確,不引起誤解
6. 完整的圖表組成
7. 圖表選用指南
8. 圖表表達的內容
(1)比較:總體與個體的相互對比(餅圖),不同時間的對比(柱形圖)
(2)變化:不同時間、不同因素如何變化
(3)分布
(4)關聯:A和B之間的相關性
(5)趨勢:預判未來的走勢
9. 常見圖表邏輯關系對應圖
10. 挖掘數據間的邏輯
上圖都可強調A/B公司銷售地區組合不同
左圖可對比A/B公司地區銷售業績
右圖強調A/B公司地區銷售冠軍區域
左強調各自市場份額的次序
右圖強調對比市場份額的差異
11. 餅圖
表達:各項的大小與各項總和的比例
(1)數據總和數要為1
(2)分個塊的數目不要超過7塊,如要表達的信息太多可考慮復合餅圖/復合條餅圖
(3)把最重要的數據扇區從12點位置開始,并用突出的顏色顯示
(4)扇區從大到小排序
(5)不使用圖例,直接標在扇區上或旁邊,標注不使用標簽連線
(6)用合適的顏色或分離型餅圖突出最重要的塊
(7)不輕易使用三維餅圖,如用,則厚度薄、仰角大
(8)可用小餅圖作為其他圖表的支撐數據
12. 條形圖/柱形圖
表達:數據對比
(1)分類標簽文字過長時,使用條形圖
(2)數據從大到小排序,最大的在最上面
(3)條間距小于條寬度
(4)有負數時,坐標軸標簽放右邊或圖外
(5)標簽非常長時,可放在條中間
(6)簇狀條形圖暗色、亮色交替使用,保證可讀性
13. 折線圖
表達:隨時間而變化的連續數據
(1)何時使用:分類標簽代表均勻分布的數值(如月、季、年),多系列尤其適用
(2)數值標簽大于10個,改用散點圖
(3)線條明顯粗于非數據元素
(4)不使用圖例,直接標記在折線邊上
(5)不放太多線條,以免雜亂,必要時分開做圖表
(6)多條折線時,強調其中需要強調的那根,用最粗線型或最深顏色
(7)將柱形圖和折線圖組合使用
14. 優化表格
加大、加粗、變色、變換字體、背景色反襯、加提示圈、調整表格格式
15. 優化圖表
(1)去掉無關背景線
(2)用小圖片填充柱形圖/條形圖
(3)變色強調
(4)用其他圖形區分(線條、顏色、形狀等)
(5)關鍵數據用動畫強調
A. 自定義動畫-效果選項-設置圖表動畫是作為一個對象還是按序列出現
B. 將關鍵數據的圖形顏色設為暗色/與背景色一致,然后單獨畫一個圖形覆蓋它,單獨做動畫
(6)將圖表覆蓋在有聯想意義的圖形上
如《紅火的快餐業》
(7)使用有比喻意義的圖片
如《歷史上前20大破產公司》
(8)美化標簽
如《世界10大高樓》
(9)使用圖片代替圖表,形象化表現數據(缺點:不精確)
如《你的網絡搜索廣告花到哪里去了》
16. 如何做好分析類PPT
(1)數據正確:數據能支持論點
(2)圖表正確:選擇能說明問題的圖表
(3)觀點明確:把觀點寫在標題位置
(4)適當美化:去掉不需要的網格線、背景、圖標說明等,留下能說明問題的信息
(5)創意:給觀眾視覺沖擊的表現形式
(6)分析而非羅列數據:找到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