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聊了文化方面的原因,你若有興趣深挖“文化對一個組織的重要性”,可以參考《基業長青》,這本書通篇就講這一個問題。至于水平,在此先不做評判,以后有機會了就此專門寫一篇書評。
這次講百度沒落的第二個原因——戰略失措。
戰略這個詞現在被用爛了,誰都可以嗶嗶幾句、指手畫腳一番,結果眾說紛紜,連一個各方達成共識的定義都沒有。不過這樣也有好處,比如才學淺陋如我者,也可以妄論一番。閑來無事,勉強一聽,不必在意。
提起互聯網公司,人們掛在嘴邊的是BAT三巨頭。這種提法,不僅因為他們在各自領域內有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至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都在做一件事——在整個商界布局,以構建生態體系優勢。國內,年利潤達到這個體量的公司也有,但是這樣做、又做得有成效的公司恐怕只有這三家,至少在BAT這個提法剛開始流行時是這樣。
那么,對比一下這三家公司在重點領域的成績單,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哪些是重點領域呢?通俗地說,這三家掙得都是大眾的錢,所以和大眾生活緊密相關的就是重點競爭領域。主要有以下十點:
一,即時通訊。現代人,已經少不了這點了。你嘗試突然失聯一周體驗一番就有深刻體會了,看看會不會被人罵死!這方面,騰訊一家獨大。
二,金融服務。阿里的螞蟻金服和騰訊的微信都是千億美元級的,而且關鍵是用戶習慣已經養成,我三個月沒取現金了,因為確實沒必要。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足夠了。百度這方面差得不是一個量級。
三,汽車出行?,F在幾乎可以說滴滴一家獨大,背后騰訊、阿里占大頭,騰訊略勝一籌。雖然百度現在也是股東,但差距較大。而且關鍵是在快的與滴滴大戰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完全進入日常生活,這一手玩得真漂亮,好佩服!這點對騰訊的金融板塊迅速崛起居功至偉,當時百度在干嘛?除了滴滴、快的并不是沒有可以投資的公司。
四,電商。十分天下,阿里至少占半壁江山,騰訊聯手京東占三分,其余占兩分。這是多好的金融業務接口??!支付寶就是這樣起家的,京東金融也不過短短三四年就已經有這樣的景象了,你才睡醒?!自己做不起來可以找盟友嘛。可是,為什么與京東戰略結盟的是騰訊而不是百度呢?是談判手段不夠高明?還是眼光不夠敏銳?抑或胸襟不夠寬廣?
五,媒體資源。騰訊新聞背靠微信,異軍突起,不說第一,穩坐前三肯定是有的。阿里有微博,還收購、入股了一堆媒體公司。百度有啥,我雖然的確有些孤陋寡聞,不過確實不知道。這對流量、營銷、輿論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吧。
六,視頻。這是現在傳播的重要途徑。阿里合一,百度愛奇藝強一些,騰訊視頻稍弱。
七,O2O。騰訊聯手新美大穩坐第一把交椅,百度豪言用200億做糯米,現在處境很不好,有雞肋之感。阿里強推口碑,也不容易。這一領域成熟后,長出一個千億美元的公司不難,關鍵是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依然是用戶用戶用戶,流量流量流量,金融金融金融!
八,地圖。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不相伯仲,騰訊地圖逐漸攀升。都沒有一家獨大,也沒有致命缺陷。平手。
九,游戲。未來游戲不只是消遣時玩一玩的東西,它會承載更多!這塊,騰訊目前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可小覷。
十,文學影視。文學部分,騰訊最強,其次百度,其次阿里?,F在IP火起來了,不過這一塊究竟對整個生態有多大貢獻度,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這個暫不做評判。
梳理完,真心覺得騰訊和阿里拿了一手好牌!百度嘛,不得不承認,差了一大截。
不過,在這些領域布局得好,又經營得好,就能稱為戰略搞得好嗎?
未必吧!
個人愚見,所謂戰略,必須包含一項要素,即:經營未來的優勢! 以上十點,能給未來帶來多大的優勢?百度這么好的技術基因和底蘊,若砸200億在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或人工智能任何一個領域里,獲取的優勢會怎樣?這幾個領域都能對現有商業世界、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我并不否認,經營好糯米也一定會帶來一定的優勢,甚至對百度發展某些業務產生關鍵的推動作用。不過,既然說戰略,就必然要講究,途有所不由,地有所不爭。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下阿里云服務。10月18號朋友收到短信,“阿里云服務器最高降價50%,更有云數據庫產品、對象存儲、安全產品降價10%—50%不等”,相信用阿里云的朋友都收到了。為什么阿里能這么干?原因只有一個:技術紅利!因為成本降低了,所以可以任性降價!這面向的可是無數企業??!心理指數瞬間超越騰訊云和百度云。阿里這一局玩得真漂亮!
或許,看到這里你會想:這都是老調調了,也沒見你比別人有見地嘛!并不能給我什么參考價值嘛!行,難得有這么好一個案例,就順帶再給你普及點兵法。在之前的文章《鹿鼎記漫談二——行不離輜重》里提過用兵有奇正之分。這里結合案例,再深入看看。其實阿里可以玩得更好:在正面戰場,美團對糯米,合一對愛奇藝,高德地圖對百度地圖;同時聯合360對百度搜索主業,攜程對百度去哪兒,所有戰線咬緊,可以占上風但不要拉開大的差距。這樣,百度只能應戰,因為不應損失就大了,不只是錢,還有耗費巨大精力和白花花銀子建立起的優勢;而應戰還有利可圖。與此同時,用旗下媒體渲染一些5到10年內可以掙快錢也能給生態體系貢獻些競爭力的投資標的,自己和關聯公司也投資一些,并作出要和百度騰訊爭搶的態勢,引導百度投資經營。但是,同樣,不要拉開大距離,在局部,甚至故意讓百度占上風也是極好的。這就《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屈之以害,役之以業,驅之以利”。
慢!這不也是“途有所不由,地有所不爭”嗎?你學得這么快,我該怎么夸你好呢?可是費這么大勁營造爭的態勢卻不爭,那到底爭什么呢?問得好,我若是馬云的顧問,就建議他布重兵攻堅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電商什么的,都是傳統行業,給這塊輸血就行了。這樣,或能在5年后,一出手就把BAT的“B"給摘掉了!屆時,正面戰場該撤兵的撤兵,該收編的收編,該打垮的打垮,就不必謙虛了。此后,江湖再無BAT,因為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了。這就是用奇兵!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其是之謂歟?
這或許勉強可以稱為戰略。至于百度的表現,只能用“失措”來描述。
欲知百度沒落的第三點原因,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