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NetFix出品的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讓人們對此產生了很深層次的思考。
開篇就闡述了作者的思考:進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強大之物無不具有弊端。
其實我們能明白這句話,后面的一切親歷者的講述,我們都能理解。
從谷歌離開的工作人員,負責谷歌產品的道德判定,您沒看錯的確有這么個部門,還有來自臉書,來自推特,來自qr的市場推廣。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的產品有更多人使用,就是我們國內最讓人厭煩的"流量"這個詞語。它們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所謂的"流量"就是抖音快手網紅們的"粉絲". 微博上的重度使用者們,關注公眾號的人群,常年訂閱某個報紙或者期刊的人們,一個公司或者企業的客戶們,一個商店的回頭客們等等等。我們都可以把這些依賴某項服務或者某個產品,亦或者使用某個領域的人群稱為"流量"。
只不過在互聯網2.0,馬上要跨入所謂5g時代的我們來說,"流量"意味著效益,意味著更多的money!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資本,這是我說的,可能有點夸大,然而事實就是如此。當誰掌握了上千萬,上百萬的重度使用者后,誰就會有1萬鐘方法割他們韭菜,讓"流量們"來買單。掌控者不僅要想著辦法賺他們錢,更會絞盡腦汁的讓服務或者產品等更符合他們的口味。讓他們來喜歡。
所以接下來就是本片討論的重點:如何利用大數據,計算機集群算法來匹配"流量們"的使用習慣。“流量們”有一些喜歡新聞,有一些喜歡游戲,還有一些喜歡旅游等等等。這些簡單的基礎的邏輯判定。在集群式計算機的邏輯算法下能99%的統計出來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接下來通過所謂"大數據分析",八九不離十,所有"流量們"的使用習慣都能一一匹配。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所有人都離不開網絡,都離不開手機的根本原因, 因他們知道我們這些"流量"喜歡什么愛好什么,然后計算出我們的使用習慣,推送給我們的大部分都是我們喜歡的。新出來的社交媒體取代舊有的,吸引到了更多"流量們"因為他們更討人喜歡。這就是我們口中所謂的"產品的迭代升級"。
回歸影片,其實總結下來一句話就能理解什么是所謂的"智能陷阱"。就是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咨詢,消息,服務都是我們喜歡看到的,聽到的。而我們討厭的,我們是很難接觸到的。因為我們就是它們的"流量",它們要從我們身上獲利。它們憑什么推送給我們不喜歡看到的東西?讓我們這些"流量"離開嗎?沒人會這么做的!
接下來就會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多元化"的沒落。當我們只能看到我們喜歡的,聽到我們想聽到的,而那些所謂不被喜歡,不想被聽到的事物就會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做夢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我們喜歡的世界里。然而這是事實嗎?顯然不是,這是在做夢,做一個美夢。當把夢境當成現實的時候,其實我們己經產生幻覺了。這個所謂的“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里擔憂的正是這個問題。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所謂的利弊。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的判斷邏輯,我們依靠對自己有利,有害來判斷事物就一定會產出這樣的"利弊"。所以產生這個問題并不是某個"大人物"的一拍腦門,而是群體的推進。這并不是“陰謀論”,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只不過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我們喜歡的,所以我們漸漸地失去了對事物相對客觀的認知。當我們慢慢的陷入這個陷阱,后果會非常恐怖。這個后果不會像洪水一樣,頃刻間陷落一座城市。而會像鈍刀磨肉一樣,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讓我們陷落!
影片所焦慮的,所擔心的雖然正在發生中,但是我們已經無力回天。因為我們少數人并不能影響群體的判定,這是符合絕大多數人"利益"的. 因為絕大多數人判斷事物的基準是利弊。簡單而又有效率的判定,它幾乎根植到人們不相信的“靈魂”中。當什么時候絕大多數人不以"利益"來判定事物的時候,那么這個問題才會得到根本的解決。中間所經歷的社會變遷,甚至陷落也是在所難免。
當然那些事離我們很遙遠,我們的主題不過是做一個影片的闡述,僅僅是個人理解,個人的想法而已,不用太較真。最后歡迎大家來我的公zhong號:愛德影院、里面有更多的咨詢,影片,動漫,小說,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