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本身名字無甚深意,卻因傳奇的經歷讓一個平凡的名字不平凡,比如馬云、比如雷軍。
世間多數人的名字僅是一個人存在于世的標志,因名字賦予的意義,因頭戴這個名字所有的經歷,并成了你在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
中國人取名素來講究,古人的名字是貨真價實的“名”和“字”,《禮記.檀弓上》云:“幼名,冠字”。孔穎達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二十冠字之后,名多半是父母長輩叫的,平輩朋友之間啊,得用字相稱。
談到名字,就不得不說說我自己的名字。鄙人名月明,初初聽來像個男娃名,總被人問是不是因為出生在月圓之夜,而且總被人叫成明月,每每一本正經地糾正,別人都會反問,明月比月明要好聽嘛,為什么你不叫明月呢,還好記些。
現在我當然能扯出一堆典故,什么“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守得云開見月明”,什么“今夜月明人忘盡,不知秋思落誰家”,還有什么“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甚至可以從詞性來給你分析,“明月”是名詞詞組,就是一輪明月,缺乏更多想象空間,“月明”就有意思多了,月明表達的是一種月亮的一種狀態,可以想象月亮明亮的程度、周圍光圈暈染程度,難道不更有意境嗎?
可小時候不懂啊,聽別人那么說,自己一琢磨,嘿,對啊,寫明月的詩句那么多,還有還多美人也叫明月,那時候看的電視劇《策馬嘯西風》里面有個喜歡的角色也叫明月心呢,最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叫人喜歡叫最后一個字,別人都是“小雨”、“小蘭”、“小芳”,多女孩的名字啊,一到我這,就成了“小明”了,還和書上那個“小紅”“小軍”是最好的朋友,表示不開心。
之后就一直琢磨著要改名,怕把月字挪位變了輩分,就想著,要不改最后一個字吧,一定要選個女孩點的名字,一喊起來就顯得人特美,而不是沒什么特色的“小明”。動用自己知識儲備量不大的小腦袋,就想出“月玲”、“月靈”、“月華”,可始終覺得不是很好聽,有段時間甚至想自暴自棄的改名“月紅”,月月紅火嘛,也挺有深意。
新改的名也未能在朋友之間得到認可,后來就氣餒的在日記本上胡亂改名。我們家鄉的口音中,前后鼻音不分,“yue”讀作“yu(二聲)”,我就把自己改成“漁民”、“愚民”。可我忘了,日記本是每周要上交的。
老師在日記本扉頁評價,你這樣改名,莫不是真想成為“愚民”或“漁民”?一言驚醒夢中人,可不,名字可是有一定含義的啊,古人起名還得引經據典,現代人還特意查找字典來起名兒呢,名字中也包含了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和祝福,我為啥不問問老爸和老媽呢,他們給我取這個名字肯定是大有深意的,畢竟,老爸也算一文藝中年呢。
興沖沖的問老爸,期待著他告訴我名字中包含的無盡深意,可老爸神秘一笑后卻回答,叫月明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出生一個月都沒取名,正好滿一個月的時候,派出所來查戶口,要登記你的名字,我急了,急著急著,然后一拍腦袋,哎呦,一個月才搞明白你要取名,行,就叫月明吧。如此隨性的取名,我十分失望。
年歲漸長,才越發覺得自己名字耐聽,當懂得越多,也越發能找出自己名字的典故,因而對自己名字歡喜更甚。
某一天和老爸閑聊時又談到取名這個話題,老爸說,其實以前和你說的派出所上戶口取名的事雖不假,但你的名字可不是真那么隨意取的,“月明”取“月明皎皎如白玉”,是希望你有君子如玉的品行,“月明”諧音“越明”,希望你能“越活越明白”,也諧音“越銘”,“銘”是古時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越銘”是希望你能不斷自省,思想越發深刻。
還好,我不是撿來的,我的名字也是被寄予希望和祝福的。當明白自己名字所包含的意義起,我開始努力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名字,萬望不辜負一片深刻期望。
大多數人的名字可能都包含一段故事,內含殷切期望,我的如此,那么,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