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父母對孩子的英語學習也越來越重視!
英語啟蒙便成為不可忽視的環節,我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的是關于英語啟蒙的誤區:
第一、英語啟蒙不必早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太小,能把漢語學好就不錯了,還學英語!真相是孩子越早開始英語啟蒙越好。
孩子的右腦發育,在0-3歲發育60%, 到6歲時就發育了80%,就是說孩子右腦在六歲前就基本發育成型。而右腦掌管我們的語言中樞,所以6歲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
第二、英語會和漢語混淆
其實,孩子在學第二語言時,大腦會有區分地去存儲這些語言信號。如果將大腦看做電腦,那么在孩子接觸第二語言時,大腦會自動新建一個名為英語的文檔,存儲跟英語有關的信息。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慢慢消失,一般認為12歲是一個界限。
現在國外很多華人小孩就是中文和英語一起學,就說香港,很多都是從小到大英語、漢語、粵語一起學的。
我自己的兒子,也是閩南語、漢語、英語一起學的,都區分得很好。
第三、中英互譯的思維模式學英語
大多數家長還是老觀念認為:學英語,就是學音標學單詞,而且還是中英互譯的思維模式。
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他們學英語都是從學習自然拼讀開始的。簡單的26個字母,卻要用1年的時間來學習。他們的字母個是這樣的:
A is for apple,a a apple
后面兩個“a”是A的發音,用這樣讓孩子熟記26個字母的發音。這樣最明顯的優勢,學單詞更容易。
在遇到沒學過的單詞,我們就可以讀出來、拼寫出來,不會自認拼讀,看到、聽到沒學過的單詞就只能卡殼了。
第四,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太早讓孩子學英語會損害孩子的大腦。
跟學字一樣,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太早讓孩子接觸文字,怕損傷大腦。其實這主要用看孩子是怎么學習的,如果孩子本身對這些很感興趣,那么其實越早開始,讓孩子接觸也好。
兒童期的孩子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應用自己的大腦,這種方法比我們成年人學的更好,也比他們自己長大后學得更好。而且只要你不是,強制讓孩子學習,而是以興趣為出發點,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是不會對孩子,是不會損傷孩子的大腦的,反而能促進孩子的大。
如果你也有關于英語啟蒙的心得,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