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藍小雨回家沒兩天,一家文摘類的報社就邀請他去就職廣告總監。可藍小雨沒有立馬答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
藍小雨的調查分了三個主要方向。
1、報紙的經營方向。
結合雨總的擇業理論,調查報紙的經營方向屬于看行業增長率的問題。結果發現該報紙主要以面向中老年人的歷史類內容為主,這樣的辦報方針在市場經濟大潮下,顯然是不具有競爭力的。
早上在群里面發了句話“我們應該思考:到底是位置決定了行動,還是行動決定了位置。普遍意義上說,行動決定位置是一種積極的心態,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現狀。而有的時候,確實也存在位置決定行動的情況。比如藍小雨如果加盟了這個報社,那么他所在的位置,就將局限他的行動。不單單是書里的藍小雨,其實我們擇業的時候,都要面臨這樣的問題。一個日薄西山的行業,任憑個人如何優秀與努力,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的。
2、報紙的廣告內容。
這是對即將從事工作內容的分析。是藍小雨優良習慣的延續。之前說了,前50頁兩大深刻印象,一個是準備,一個是總結。這里就是準備了。準備可以僅僅是準備,也可以是調查,所有日后可能用上的東西,都屬于準備的范疇。對我們擇業來說,得事先了解自己將要做的具體工作是什么,目前應聘公司的該工作具體業務情況如何。總之,能了解的越詳細,對自己就越有幫助。
3、平均廣告收入。
藍小雨測算自己的工資沒什么可說的,但他用的方法卻是值得學習的。統計學或許不是我們的專業,這沒關系,自己找出一個標準,大體來測算還是可以的。用數據說話,永遠比主觀的臆測要準確的多。還有一方面是,對自己專業的把握,藍小雨僅通過看報紙就能大概知道廣告價格、折扣低價,這是需要平時的積累的。之前藍小雨說天天翻報紙翻得都想吐,可沒有一項工作是白做的,不一定什么時候就能用上了。想來能準確預估這些價格,就是那時候點滴積累下來的。
這又告訴我一個道理,對你所從事的行業,要一根筋地去專研,即便無法達到一級棒,但只要慢慢積累,就會一天比一天強,厚積薄發嘛。
之前提過的一個問題,讀書的時候一定不能不求甚解。趙強是誰,只是聽說過,和葉茂中一樣,是搞廣告營銷策劃的吧。這是之前唯一的一點了解。書里面提到了趙強創造了名人掌上電腦整合營銷案例,這個案例是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能獲得“金鼎獎”?為什么能登上美國營銷年會?不知道別的同學們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是否是一帶而過,反正我是馬上去百度了。
這一百度,收貨頗豐。趙強老師的好多演講用的PPT在百度文庫都能下載,雖然沒有講解,僅僅看PPT對所闡述的內容只能是一知半解,可對于對知識如饑似渴的人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而且發現了一個大秘密:趙強老師的思路里面,也有著聚焦思維(對一件事情提出若干問題然后分析),也有單爆思維(集中優勢兵力)。或許雨總和趙強老師共同公事的經歷,讓兩個人思維模式相仿,可覺得更多的,還是應該解釋成:成功人士的思維模式大體相同。
再具體分析,其實所有走向成功的方法,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又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話早就耳熟能詳,可為什么成功的人只有少數呢?重點應該在執行力上面。在管理員刁的空間里,看到了雨總的學員們每天提交的總結。按雨總的說法,95%的學員都能堅持,這不是幾天,可是一年啊。不單單把雨總的大招“總結”傳授給了同學,同事還培養了堅持不懈的品格。而正是這堅持不懈,才是最重要的執行力。再好的理論,要是沒有執行力來支持,都是廢話而已。
趙總點評藍小雨的那段話,又讓我想起了“地主和長工”的關系論了。報社穩坐著地主的位置,藍小雨就是個長工。長工把地種得肥美,報社坐享勝利果實。長工走了,走就走唄,莊稼還在,土地肥沃,那些種子看中了這地,哪還會棄而不用啊,至于誰來耕種,又有什么重要呢。所以,藍小雨“拿不住報社什么”,也就正常了。
進攻慧聰的時候,我覺得藍小雨和吳姐說報社是地主,廣告公司是長工的說法是偷換概念,現在回頭看看,也未必就是。地主和長工的關系真的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關鍵看這個操盤的人。
擴展到零售業,供應商、零售商、顧客,三方誰是誰的地主,誰是誰的長工呢?
說供應商是地主,零售商是長工可以吧。零售商作為長工,幫著供應商賣貨呢。
反過來,說零售商是地主,供應商是長工也可以吧。零售商是終端,供應商是給零售商跑腿送貨的。
那倒到底誰能制約誰呢?供應商能制約零售商,斷了他的貨??刹唤o供貨了,零售商可以找別的供應商啊。除非是非常特別的壟斷品種。反過來,零售商能否制約供應商呢?同樣可以。我們小區(7000多戶)的所有超市就是個例子。百事可樂的供應商與超市之間因為利潤、冰柜等問題有矛盾,整個小區所有超市都拒絕進百事的飲料了。
這么看,還真是誰都能制約對方??芍萍s畢竟不是和氣生財嘛,只有找到利益共同點,才能共贏??紤]怎么去制約對方,不如考慮怎么能和對方一起賺錢。
零售商和顧客之間,無論零售商是否能當地主,都要把自己的身份擺正,就是給顧客當長工的。只有抱著這樣的心態,才能把服務做到完美。現在搞零售,品質是最低的要求了,人們追求的是體驗、是服務。
(此文由“你申請搜狐自媒體名稱”原創,特此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