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新春,新冠疫情已經整整持續了一年。雖然國內在“眾志成城”之下疫情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但在世界范圍內可謂是如火如荼,新冠確診人數已經破億,觸目驚心。中國在不斷的向歐洲、非洲等一些國家輸送物資和援助,守望相助,泱泱大國之情懷,這很好。今晚新聞中的某國的一位領導在祝賀中國農歷新年時說,希望世界能在牛年宣布戰勝疫情。想必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愿望吧。
因為不能出省,我們一家決定到父母家一起過年。父母住在靠近外環的一個僻靜的小區,環境很好,是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夜間時不時傳來煙花炮竹聲響,點綴著夜空,很有過年的儀式感。女兒在一旁寫作業,標題是“我的青春我的夢”,寫的是音樂陪伴她成長。她要求我坐在旁邊,這樣可以隨時得到我的建議。我也樂于這樣的親子時間,畢竟平時工作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兒。
這些天我會陷入沉思,原因很簡單,過了農歷新年,我已虛度40年,到了傳統意義上該“不惑”的年紀了。沉思即是在回顧,回顧40年來經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錯過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回顧之后即是展望,此生過半,下半場應該怎么過呢。近兩年人們常提“不忘初心”,我那遙遠的初心又是什么呢。許許多多問題涌上心頭,不知如何作答,又何談的四十不惑呢。慚愧難當。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便是我現在心情最好的寫照。無論如何,在這承上啟下的時候,我自以為應該留下些文字,留下些思考的。
1.?
我應該算是成熟的比較晚的那類人。雖已到了四十,卻遠遠不及“不惑”,充其量只能說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步。我希望是在一些感興趣的領域里都能做到T型發展,即在特定的一些領域里掌握普遍的知識,什么都略懂一些,而在一些相對垂直的地方懂的精深一些。如果能“由點及面”,參悟到這個領域的一些規律和特征,那就基本上可以說有所小成。
個人對互聯網產品、商業、金融、歷史、心理學、方法論等領域有興趣,不過慚愧目前為止哪個領域都還沒有建樹。也許是因為興趣太雜,也許是因為花的時間還不夠,好在我越來越懂得“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也覺得這句古訓越來越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節奏,我依然堅信時間和復利的力量,從每天的積累和產出開始,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2.
關于人生意義的問題,已經被我拋下很久了。小時候有個志向,并不是成為什么特定的職業,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便是我的初心吧。但什么是有用呢?那時候一定不會這些去深入思考,而是會想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長大報效祖國和社會,諸如此類。前一半確實是做到了。一直算是個學霸,進了重點大學,三觀也比較正,幫忙他人會讓我感受到由衷的快樂,坦誠的品質直到今天還是秉承著。參加工作后的多年中也一直在提升著技能,感受著進步。
直到后來,進步不再明顯,目標也不再明確,有過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時候,也有體會到起起伏伏的職場。好像忘卻了曾經有過的理想的抱負,被生活和工作帶著走了。我坦然的接受了自己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改變不了世界,成不了英雄。我的一生站在宏觀的角度必將只是一粒塵埃,是整個人類承前啟后微不足道的一環。從這個角度講,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從微觀的角度講,我卻還遠遠沒有完成我的責任。我是要給家庭、女兒、身邊的一些人帶來一些影響的。在我蓋棺定論的一刻,我希望別人如何來評價我呢?
3.
如果要說我成功的地方,最大的成功可能就是我組建的家庭。太太和女兒是我最大的驕傲。太太很賢惠,女兒上小學起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雖然偶爾也會“河東獅吼”,但和她對家庭的付出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太太和我交流的話題,除了孩子經常是一些生活瑣事。我其實是不太在意這些瑣事的,于是經常邊聽邊走神,仔細看著太太的臉,想起15年前第一次見她時的樣子,再想起她有些因操勞而變化的體型,那些夾雜的白發。太太很美,我做的還遠遠不夠。
女兒是個活潑可愛的精靈,繼承了我和太太的優點,出落得亭亭玉立。除了學習,她在各項才藝上表演出的天賦讓我驚嘆。大體上我還是想順著她的興趣培養和發展,她長大后的世界,我相信是一個憑手藝可以謀生的多元化世界了,沒必要再局限在數理化。讓興趣來指引她自主學習,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學的動力,倒是我認為有必要在她成長過程中掌握的能力。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至少做好前一半。
4.
夜深了。春節還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