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即是漢高祖劉邦的結發妻子及一統天下后的皇后:呂后;且因秦朝第一個稱皇帝的人秦始皇未曾立后,其后的秦二世胡亥及亡國君子嬰也未有相關的記載,所以呂后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被以“皇后”稱的女人。
呂雉與劉邦識于微時。只因她的父親呂公在一次宴會上看中了劉邦,覺得他將來會是個了不得的人,于是就極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本像個流氓無賴一樣的劉邦(只能說呂雉的父親確實相人很準,歷史上竟然沒有留下他相人的名號,真是可惜了)。當時那些劉邦的舊識,誰會認為劉邦將來會成為一國之主呢,即便是后來成了劉邦得力干將的蕭何,在聽得呂雉父親對劉邦的評價的時候都說劉邦是個不可靠的人。可是呂雉的父親只憑一面之緣,就執意地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為此呂雉的母親還和呂公吵架,說縣令要娶自己的女兒不肯,卻死命要把女兒嫁給個無賴。結果呂公說,這些事情不是婦人家能明白的就算作答復了,大有天機不可泄漏的神秘。但是呂雉此后還真的妻憑夫貴、母憑子貴,成了一國之母。不過呂雉這個人本身也是了不得的,現在有句話說“軍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對于劉邦來說,他的江山還真的有呂雉一半的功勞,尤其是他得了江山之后,處理過去的那些有功之臣,可都是得益于呂雉的果敢決絕,毫不猶疑,譬如殺韓信,殺彭越,等等,呂后為劉氏江山的穩固可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但是對于大多數男人來說,大概他們還是更喜歡軟玉溫香在懷,對于本就好女色的劉邦,就更不例外了。當呂后年長色衰,劉邦寵幸的是戚姬,更還常常要廢掉呂后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幸得朝臣的懇求以及呂后的手段,才最終沒有讓劉邦和戚姬如愿。但是這些仇恨已經在呂后的心中生了根,因此劉邦一死,呂后就展開了近乎瘋狂的報復,首當其沖的當然是戚姬母子。因為呂后的兒子孝惠帝劉盈仁慈,得知母親要殺害弟弟的意圖后,就始終與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形影不離,所以呂后一直未能尋得機會殺害他,但是有心之人總是能找到機會的,終于在一個孝惠帝疏忽了的早上,呂后還是尋到間隙毒殺了如意。待到惠帝狩獵歸來,如意已經氣絕身亡。接下來就是戚姬了,呂后幾乎是用了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方式報復折磨了她:把她斬去四肢,割耳封喉,作為“人彘”置于廁中;而更慘絕人寰的是呂后還召來自己的兒子孝惠帝親自參觀。結果惠帝見此慘狀大哭,并大病一場,使人告呂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不聽朝政,一心尋歡作樂,直至病死。所以呂后不只折騰死了自己的仇人,也折騰死了自己的兒子。但這并不是結束。
孝惠帝劉盈死后,群臣害怕呂后走極端,最終導致朝廷政變,于是奏請呂氏族人為王為將,自此呂氏興起,大權就全掌握在了呂后的手中,此后劉姓宗族之人不是被陷害至死,就是被廢黜為民,再以呂氏女妻劉氏男兒,所以天下盡在呂氏的掌控之中。可是世事并不就是這樣一帆風順了。
人的生命終究有限,呂后也有天命所歸的時候。雖然她生前已是諸般囑咐,萬般準備,可是呂氏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待到呂后一死,諸呂想要作亂卻又智謀不夠,最終呂氏一族皆被殘殺。所以最后的最后,呂后是把自己整個呂氏家族的人全折騰死了。正應了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當到了這個結局的時候,呂雉的父親如果泉下有知不知是否會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也不知這是否也是他相人之名不傳的原因?因為他相人前途雖然夠準,可卻沒相到會把自己家族人的性命都斷送了吧!
不過作為一個統治者來說,呂雉還是很受好評的,譬如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說明那個時候雖然宮廷內亂甚劇,但范圍還是局限在王侯貴族之間,并未波及到黎民百姓的生活的,所以那些內斗更像是統治階層的人閑得沒事干的內部消遣,只是他們玩得比較大,全是以自己的性命為賭注的。所以那個時代,雖然不管是劉氏還是呂氏族人都死傷不少,但因未傷及百姓,所以在歷史的評論里,對于呂雉的評價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