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簡書一個多月了,由一開始的勉強到現在的自覺,我可以自大地說:我基本入路了。雖然寫得不好,可至少能坐下來,寫出來,也算是上了一個小臺階吧!寫是寫出來的,可是向什么專題投稿呢?這又成了我的一道難題!
一開始,傻傻地啥都不知道,看見首頁投稿就點投稿,結果自然是天天被拒。后來看見其他推薦的投稿專題,也不看是啥,也直接點投稿。后來才發現,推薦的那幾個專題都是熱門專題,很難收稿的。所以,開始的一個周我看到的都是那令人厭煩的哭臉,搞得自己也蔫蔫的。
所謂久病成醫,同樣的,被拒的多了,也就會慢慢摸索出來了門道。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簡書里有很多專題,每個專題下面都有投稿要求,還有的根本就不需要審稿。為了不再見那個討厭的哭臉,我就試著投那些不需要審稿的,就為了看那個√和笑臉,好給自己一點被認可的信心。
隨著接觸越多,了解的越多,慢慢地我試著投稿那些需要審稿但關注量少的專題,當然稿件很容易通過,這讓我多了很多自信。但看著每天十幾的閱讀量又滿心郁悶,于是,我根據自己稿件內容試著向婚姻育兒和散文兩個較大的主題投稿,很榮幸,它們接納了我。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就只投那兩個專題。
但每天寫文的內容是各種各樣的,有時候實在不適合那兩個主題,我就試著向其他大主題投,結果只能是被拒。我知道是自己的稿件不符合要求,可是,我看著自己碼好的那一群字,實在對它們的歸屬很茫然。這種時候,我大多胡亂投一下,或則干脆什么都不投。
人都說,失敗的次數多了,就能找到成功的路。也許,在投稿的路上也一樣,被拒的次數多了,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文命數。看來,要想增加受稿專題,我不但要調整自己的行文內容,還是把膽子放大一點,臉皮再磨厚一點,在內調外沖的路上再加大一點步伐的才好。
只是,這個既不是說寫作的,也不是說感悟的,更非育人的,只是嘮嘮我的小情緒的東西,我該投什么專題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