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繪本教學的理解

徐州師訓講完課之后,很多老師都以為我是專門搞繪本教學的,所以每天都會有幾個老師微信我問關于繪本課程的問題,或者推薦繪本。

關于推薦繪本,我會盡我所能推薦一些我和女兒看過的,或者自我感覺比較好的繪本。但是如果老師問我什么樣的繪本可以上課?多大的孩子要看什么樣的繪本?第一節課上什么,第二節課上什么?一階段的繪本課程結束后孩子會有怎樣的效果……這些我聽著都會一時語塞的問題,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大家。

什么樣的繪本可以上課

繪本,只是我美術課程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它有時可以做為獨立的課程設置,但更多的時候只是起到激發兒童情感的一個點。例如說,你問孩子們喜歡蜘蛛嗎?孩子們會喜歡才怪!我就可以用《啊,蜘蛛》這個繪本去引導兒童對蜘蛛的情感,然后在認識蜘蛛,表現蜘蛛。孩子們的情緒會完全不同,從開始的排斥到看過繪本之后的喜愛,這種情感的表達才是兒童繪畫的核心。這種情感能推動兒童主動、自由的去表現自己的畫面,同時這種情感也會幫助兒童主動去吸收相關的知識點。

正如羅恩菲德在他的《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所說:兒童所見的世界與他畫圖的方式是不同的,甚至一個幼小的兒童他知道,人不僅只有頭和腳,他知道人有容顏、手指,甚至指甲,但是兒童只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對他極為重要的東西;因此在兒童繪畫中,只見到主動的知識,或能積極提高兒童學習欲望的東西,這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教師了解兒童在掌握自己周遭的環境時,究竟深入到怎樣的程度;至于積極表現兒童的知識,使教師更進一步了解兒童對他所表現的物體的感情上意義。

羅恩菲德還寫道:兒童的概念里所表現的“積極知識”泄露了這兒童對這世界的了解和興趣……同時會激發他對普通化的不滿而希望去找尋更多的細節特征,這是他探索精神的表現。

也就是說,能夠恰當的利用繪本,將孩子不感興趣的“被動知識”轉化為充滿情感的“主動知識”才是我繪本課程的重點。因為你一張嘴怎么說也比不上一本充滿溫暖和愛意以及想象力的繪本中簡單的幾個字,幾幅圖畫的魔力大,這種被動轉為主動的過程也是激發兒童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徑。

所以,什么樣的繪本可以給孩子們上課用?那就是能激發兒童情感的繪本就可以被我們所利用。每個階段孩子的情感發展不同,所以我們要對每個年齡段兒童的認知水平、情感發展和繪畫發展水平都要有一定的認知。這是需要老師們在日常工作中慢慢積累的經驗。

多大的孩子要看什么樣的繪本

至于多大的孩子要看什么樣的繪本,我的建議是如果在你不了解繪本之前,可以先去當當或者京東這樣的圖書網站上去看看,網站上一般都會根據年齡去推薦一些繪本,選擇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看看書的簡介和書評,然后再做最終決定。中間買一些“冤枉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冤枉書”并不代表不是好書,只不過在一些老師看來不適合教學用罷了。

說到買“冤枉書”我特別想說,如果一個老師拿到繪本,只是想上課用,而非用心去研究,這繪本課也只是趨于形式而已。很多教學機構的繪本課僅是拿繪本來,讓孩子表現書中的形象,如此而已。書中畫面的細節,作者的繪畫語言以及繪本在兒童意識中的延伸性等完全都被置之不理,那么繪本最本真的內涵將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是概念化圖畫的呈現。

這一點我不敢說我做得是否好,但是我利用任何一樣工具的時候,都會進一步的研究。我會研讀很多關于繪本的理論書籍,在此基礎之上,我才會再次翻看繪本,大量的翻看繪本,從而對繪本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之后再去融入教學中。而且有些繪本什么時候能用上是沒有預見性的,有時候因為孩子的某些問題我會突然想到哪個繪本可以用上,這都基于我之前對繪本的了解和認識。如果沒有之前的積累,僅憑看到一個繪本,我也很難想象到在教學中我該如何使用。

開設繪本課程的意義

最后關于繪本課程最終會給孩子們帶來的效果,我只想說效果不能作為繪本能給孩子們帶來的最終評價,或許孩子學到了更加豐富的繪畫語言,或者孩子畫面的表達更有張力和個性,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如果我們只看到這些,那你真的還沒有將繪本十分之一的好處利用上。它在情感上對孩子的引導,在語言文字上對孩子想象力的啟發,在視覺效果上對孩子的沖擊力,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心靈的滋養,怎么能用最后的效果來做總結。

很多我們眼睛看不到,但卻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中給孩子們帶來的心靈上的治愈,精神上的指引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繪本,在美術教學中,只能說是個好的工具或者途徑,但并不是美術教學的全部,我們要學會利用它隱性的作用來服務于教學,通過它幫助孩子們建立起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學習優秀的繪畫語言。

這就是我對繪本教學的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