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發脾氣,你怕不怕?而且還是隔三差五,莫名其妙,就來一場,你怕不怕?反正我是怕了。
我家大寶快八歲了,馬上就小學三年級了。從他兩歲半,從老家接回來到現在,經歷了各種暴烈場面,從最開始一邊打滾一邊尖叫,到歇斯底里拳腳相加,后來橫眉冷對咬牙切齒,我經常在想,這孩子是猴子派來虐我們的嗎?只要他一發脾氣,家里就雞犬不寧。一言不合就翻臉,場面經常失控。我們本想好好說話,耐心教導,結果只能大吼大叫,生氣惱怒,最后衍變成父子大戰,母子大戰,亦或者全家總動員。知道嗎,孩子的情緒有多激烈,我們就有多無助!
可是,還記得,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滿心歡喜。還記得,大寶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的日夜思念。還記得,大寶高喊著爸爸好厲害的時候,我們的會心一笑。為什么幸福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呢?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我們想盡各種辦法,盡量多點時間陪他,盡可能的滿足他的要求(前提肯定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內的),盡可能的學習育兒知識,反思我們的言行。可是敵不住他的一句“你們一點都不愛我”,把我們澆得透心涼。可憐天下父母心,說的就是我們啊!
在家人,朋友,老師看來,大寶就是一個倔強的孩子, 一個strong-willed kid。在一個公眾號文章里看到,養育倔強孩子的最大禁忌就是,說教無用,直接用吼,甚至武力制服,這是最大的禁忌。有效的管教=90%親子關系的建立+10%持續堅定的規矩建立。那么親子關系的建立怎么做呢?
終于,我看到了《游戲力》這本書,深受啟發。這本書的作者是勞倫斯·科恩,介紹運用游戲力進行親子教育的理論和方法。
playful parenting,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即建立聯接,就是用我們的愛,要把孩子的杯子裝滿。而與孩子一起做游戲,用游戲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就是填滿孩子的愛之杯最重要的方法。通過一起游戲,孩子在歡樂與笑聲中,用安全的方式交流了情感,感受到了我們的愛。
要跟孩子一起游戲嗎?生活和工作已經夠累了好嗎,哪還有時間和精力跟孩子玩兒游戲啊?說實話,這本書我已經買了大半年了,對于游戲我內心是拒絕的,所以一直以來,我提不起興趣來看。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的目錄,一共有15章,其中有一個章節吸引了我的注意,“迎接情緒的暴風雨”,已經嘗盡了很多暴風雨的我們,在這里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我們都經歷過純粹的快樂和滿足,也體驗過不同形式的惡劣情緒,包括痛苦,害怕,尷尬,沮喪,傷心,生氣,焦慮,嫉妒,當我們有情緒時,如果運氣不錯,我們可以自由的表達出來,高興時就大聲笑出來,難過時就大聲哭出來,因為害怕或生氣而身子發抖,因為尷尬而面紅耳赤,因為煩惱或憤怒而大發雷霆,不幸的是,我們很早就失去了表達情緒的自由。
*不表達情緒或者表達不當,都意味著孩子被困于無力感和孤獨感的堡壘。
過度壓抑情緒的人,要么因為再也無法忍受而激烈爆發,要么由于情緒淤積而出現各種不健康的癥狀,如憂郁,焦慮,暴力傾向等。
*孩子爆發激烈情緒,一部分是想確認我們能否給予他們安慰和關懷,還有一部分則是孩子對于自由表達情緒,沒有成人那么多的顧慮。
看到這些,你明白了嗎?有情緒是正常的,釋放情緒是必要的,壓抑情緒是會埋下禍根的。孩子會爆發激烈情緒,是因為他們只是孩子。你能看到,淹沒在情緒里的孩子的無力感和孤獨感嗎?我們還能坐視不管嗎?我們還能自顧自的氣急敗壞嗎?我們還能只是,吼一吼,嚇一嚇,打一打,震一震,息事寧人就此了結嗎?我們要怎么辦呢?又怎么跟孩子建立聯接呢?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在哭泣時被擁抱,需要在生氣時有人安靜的傾聽,需要在憤怒踢人時,被溫柔而堅定地攔住。如果有心理準備,你就可以放松地讓孩子表達并完成情緒的釋放。
*游戲力可以幫助孩子找回表達情緒的自由,避免因情緒壓抑或者發泄不當而造成的潛在惡果。
如果通過游戲,跟孩子產生聯結,釋放孩子的情緒,讓他們變得快樂,那么為什么不試一試呢?
記得有一次大寶又發脾氣了,想動手,如果換作一般的情況下,我會被他激怒,然后回擊,最后就演變成一場狂風暴雨。這次,我想改變一下,我說給你一個枕頭吧,你怎么打它都不疼的,它也不會生氣。我抱著枕頭讓他打,他拳打腳踢了一陣后,不再生氣了,我倆就玩起了枕頭大戰,并且錄了視頻,每次看視頻,都覺得好歡樂,完全忘記了發脾氣的事以及為什么發脾氣了。這一次,完全是個偶然,只是突然改變了主意,但是效果與《游戲力》里面描述的內容不謀而合。現在我會經常和大寶玩枕頭大戰,并不一定是在他鬧情緒發脾氣的時候玩,只要有時間想起來了,就會玩一場。可想而知會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那又何妨呢?收拾一下不就好了。
大寶是很喜歡玩電子游戲的。電子游戲這個東西是沒辦法阻擋的,作為父母,我認為我們要做的就是,限制他什么時候玩兒以及玩兒多長時間,其他的就是引導了。多陪陪孩子,帶著他們出去玩,或者在家里玩互動游戲,讓他們有除了電子游戲之外更多的選擇。有一次大寶說,他覺得玩真人游戲比玩電子游戲好多了。我們很驚訝!
在《游戲力》本書里面,作者介紹了大量關于游戲力的理論和方法。有許多的案例,值得我們借鑒。所以這本書適合反復閱讀和實踐。
當然,學習游戲力,對我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長大成人以來,我們似乎失去了游戲的能力。運用游戲力,父母對于孩子,需要保持活力,自信,情趣,幽默,用我們的愛把孩子的杯子裝滿。可是作為一個成年人,自控力再強,也會有這樣的時候:太累了,想哭了,鬧情緒了,感到孤獨和無助了。我們的杯子空了,怎么辦呢?
在本書的最后,作者告訴我們,首先要為自己充電,要蓄滿自己的杯子。
*為自己充電的第一步是承認我們在開始游戲時的情緒,無聊挫敗,厭煩,憤怒,急躁,焦慮,疲憊太多,干擾太多,太大壓力。就是因為這些感受和情緒,我們想放棄,想休息,想拿孩子出氣,當我們被這些感受情緒淹沒時,就很難享受樂趣,更難關注到孩子的需求。
*為自己蓄杯的最簡單方式是找一個傾聽者,可以是配偶,其他父母,自己的朋友,或者心理咨詢師,找一個能夠尊重你,對你的話感興趣,但不會教導你該如何如何做的人。
是的,我們首先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作為成人的隱藏情緒,即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接納它,理解它。然后就是要把我們的情緒釋放出來,找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幫助你。如果你愿意,我愿和你一起傾訴,做你的傾聽者。養兒育女的路上,我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