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二美老師關于故事力的講課,有所觸動,我發現了自己生活蒼白無力以及寫作不咸不淡的深層原因,因為我不會講故事,我也缺乏講好一個故事的能力。
二美老師首先解釋了什么是故事力:高概念+高感知。我的理解就是,把你所了解的知識放到一個熟悉的,能引起人共鳴的場景里去講述,觸發人們的共情以便更好地理解你提供的信息。二美還舉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和易中天老師講三國的例子,讓自己以前覺得枯燥乏味的歷史變得有趣。其實這就是故事力對別人的影響,給別人帶來的好處。
明白了什么是故事力,二美老師還闡述了故事力的重要性。我們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到現如今的概念時代(智能時代),右腦的能力將會越來越重要,因為右腦的能力決定了人類的發展前途。這個讓我想起關于機器人的一些爭論,很多大咖預言未來20年人類的很多行業將被機器人取代,大批人員將面臨失業。然而馬爸爸在去年11月的浙商論壇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預測:未來20年的就業機會一定會比現在更多!
馬爸爸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和二美說的觀點不謀而合。因為機器人無法復刻人類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而人類為什么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呢?因為人類有情感,有情緒,有感知他人的能力。
這里其實就不得不提到教育的問題,馬爸爸說現在中國的“教”很好,卻非常缺乏“育”。未來的就業需求以創造力為基礎,而我們的教育恰恰在這方面非常缺乏。我會聯想古代中華文化為何如此燦爛?古代人教育講究琴棋書畫,大概原因就在于此。說簡單點就是必須開發右腦的功能。這對我未來對孩子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思路,多留一些空間與寬容,或許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天才”。
除此之外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二美老師講的故事力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一者是現在是一個創業與傳播的時代,如果想要塑造一個個人品牌或者創辦企業,必須要會講故事。這讓我想到一句網絡流行語“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關于這句話還有許多衍生出去的版本。為什么這句話這么流行,我想大概就是因為“故事力”這三個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這句話挖掘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引起了共鳴,并將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寂寞”裝進去,于是才如此流行。
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確實是在網上甚至手機上經常買東西的人。二美說往往故事寫的越好,銷售量越好。對我來說一語中的。其實這就是廣告力。這點可以在日本的許多創意廣告中找到例子,日本就有一種叫“吉乃川”的酒,“吉乃川”廣告以新潟縣的女孩子從故鄉新潟遠赴東京工作為背景,打出了名為《東京新潟物語》的系列廣告,道出女孩子成長的內心獨白。由于每條廣告語都非常考究,看后容易引出很多思考,在不知不覺間,似乎從廣告人物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這樣的廣告,會不會非常好奇,想要嘗一嘗這酒的味道?至少我會。哪怕酒的味道其實平淡無奇也不影響我對這廣告的欣賞。
因為我們有的時候買的不是東西,是情懷。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二美提到的是故事力會增進我們的交流交際能力。從事營銷行業的我立馬聯想到,確實,有的時候與客戶講故事比干巴巴地陳述產品的優點要更有說服力。與家人溝通,包括與孩子交流也是如此。有的時候與他們無法溝通的時候,講個故事,大概就能完美解決。比如告訴孩子不要玩刀子,很危險。孩子的世界是不知道危險為何物的,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告訴他曾經媽媽在玩刀子的時候,不小心劃破了自己的手,流了好多血,非常疼,而且還因此錯過了自己最喜歡的游泳課。這樣大概孩子會好接受許多。故事力,確實會給人許許多多的啟發。
諸如此類,讓我深深贊同二美的觀點。我們未來的生活確實離不開“故事力”。一個完美掌握故事力的人必然是一個有趣的人,因為他有許許多多的細節來填充生活。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必然懂得怎么取悅自己,順便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