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每一位網民都多多少少參與了信息的生產,也在此過程中幫助了別人和獲得幫助。
書中提到,“搔到癢處”:它的意思是人們通過,在互聯網的協作中有一種強烈的表達自己,能力的愿望,他并不是希望獲得,金錢等的物質享受,而是對這種分享協作中展現自己能力存在一定的偏愛。按照心理學中的定義,就是他在這個群體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給他的幸福感遠遠超過了其他物質,所給予的。
網絡參與
上大學之前我總是羞澀的不敢在網絡場合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擔心自己所說會誤導別人。但書里說:“參與文化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人人能貢獻的文化。”于是,我也有主動在一些群里主動向他人提供幫助。
更重要的是,我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感覺到當今中國網民力量的強大。他們主動分享自己的位置,在城市建立信息點,幫走失的老人和孩子回家、也在網上發布眾籌,幫助陷入醫療支付危機的家庭、也看到一些有趣的內容經過策展人的發布,讓更多的人知道。
隨手打開一個社交平臺,幾乎都能看見網民參與的足跡。中國互聯網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更多的人加入參與中來,我們網民的網絡素養也一定會健康的網絡狀態下越來越高。
參與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