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這些群體對大多數人并不陌生,如今又有一個新的群體——空巢青年。這三個群體互相聯系,互相指望,但又不能互相守望。因為空巢青年要在大城市中拼搏,為了家中那雙期盼眼神,那份遙遠的幸福約定。
很多年輕人選擇一個人擠城市公交,一個人聽喜歡的歌曲,一個人漫無目的走在街頭,一個人咀嚼酸甜苦辣,一個人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冷漠一群人的眼神,一個人過著看似瀟灑的生活。他們除了80后、90后等一些固化標簽外,社會又給他們一個新的標簽——空巢青年。
作為一個80后,我覺得我屬于空巢青年一族,但慢慢的正在像正常青年轉變,因為很多空巢青年在城市中成家立業,慢慢的融入城市生活中。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替空巢青年說句話——其實他們也想回巢。但是現實是,回巢哪有那么容易,回巢之后小城市哪有那么大的人口承載能力,哪有那么多的資源,哪有那么多施展才華的機會,于是,大多數年輕氣盛的青年群體向城市涌入,找尋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東是一名90后,來上海三年了,一直和老鄉合租在一起,他說,每天各自的上下班時間不一樣,大家只有周末的時候能一起吃個飯聊聊身邊的同事,最開心的時候是國慶或者春節,因為他們可以組團回家,有的時候會有親戚朋友來上海這邊,帶他們到處轉轉,然后等他們走后,小東要過一段節儉的日子來抵消親友來滬的開銷了。我問他,你大概一年能攢多少錢呢?小東苦笑,“我從來沒算過我能攢多少錢,基本是月光族”。
像小東這樣的90后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多,他們來上海的時候很年輕,走著走著自己就老了,這種老去看上去有點突然,但卻是事實,他們要想辦法在城市中立足,實在不行,在打道回府,至少也為自己拼搏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