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遠
許渾
兩葉愁眉愁不開,獨含惆悵上層臺。
碧云空斷雁行處,紅葉已凋人未來。
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
功名待寄凌煙閣,力盡遼城不肯回。
【注解】
1.?寄遠:寄送遠方。唐韓愈《短燈檠歌》:“裁衣寄遠淚眼暗,搔頭頻挑移近牀。”元陳基《秋日雜興》詩之四:“銀燈夜照還家夢,金翦秋裁寄遠衣。”
2.?愁眉:發愁時皺著的眉頭。唐白居易《晚春沽酒》詩:“不如貧賤日,隨分開愁眉。”宋蘇軾?《送牛尾貍與徐使君》詩:“風捲飛花自入帷,一樽遙想破愁眉。”
3.?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楚辭·九辯》:“廓落兮,羇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唐韋瓘《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4.?層臺:重臺;高臺。《楚辭·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王逸注:“層、累,皆重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東門側有層臺,秀出云表。”
5.?塞外:邊塞之外。泛指我國北邊地區。《漢書·武帝紀》:“遣因杅將軍公孫敖筑塞外受降城。”《后漢書·南匈奴傳》:“其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皆多怨之。”
6.?道傍:傍:通“旁”,道旁。
7.?凌煙閣:封建王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畫功臣像于凌煙閣之事最著名。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舊臣;出平樂之宮,實思賢傅。”
8.?遼城:遼東城。即今遼寧省遼陽市。詩中泛指遼東地區,唐朝時這里戰爭頻仍,許渾詩中常提到這里。
?
簡譯:
兩葉愁眉因思愁而一直難以展開,獨自充滿惆悵地登上高臺。
秋天的紅葉已經凋零,望斷了天空的云中飛雁,可是離人卻還沒有回歸。
道路上的車馬蕩起了陣陣飛揚的塵埃,也沒有等到邊塞之外的書信傳來。
你為了把功名銘刻在凌煙閣,在遼城奮勇殺敵不勝不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