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金庸去世,瞬間便覺得心中一驚,失落之感涌上心頭,久久難以釋懷!隨著古龍,梁羽生,黃易,金庸陸續仙游,俠文化開始走向沒落,我想所謂江湖,武俠的世界也從這個世上徹底覆滅了吧。
橫跨半個多世紀的武俠經典
香港武俠小說,引領了幾代人追崇的熱潮,經久不衰,該是近代中國文學最具分量和知名度的文學作品。而金庸應是四人之中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全世界整個華人圈沒人不熟悉他的作品。從1954年的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封筆,18年15部作品,部部經典,距今已經四十余載。憑借一人之力扛起了香港電影電視的輝煌,從他的武俠說改編成的電視電影達到90余部。在通俗小說領悟,我們再沒見過如此偉大的作家!小說,電影,電視現代最受歡迎的文化載體都在不停的講述著金庸的武俠世界,他的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從未停止!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里,金庸作品從未被人所淡忘,留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的還是那份俠骨柔情,執劍天涯!
江湖與武俠的本質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武俠的內核還是儒家思想,行俠仗義,鋤強扶弱,那是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浩然正氣!俠義是起源于民間的對于儒家思想的具化,是流連于江湖的中華兒女對民間秩序的重塑!我們出生在中華大地,深受儒釋道文化的影響,在民間秩序的感染下,每個少年都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家國情懷。當我們開始接觸金庸的武俠小說,開始觀看武俠電視劇,毫不陌生,會感覺那種東西渾然天成如與生俱來一般,那就是我們的武俠夢——闖蕩江湖,仗劍走天涯!
俠之境界有三,游俠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大俠之劫富濟貧鋤強扶弱;巨俠之不畏外敵為國為民!文人以筆治世,俠者以行濟世,其法有不同,但本質同歸!武俠世界的俠義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一種延續,本質依舊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金庸的武俠小說才能深受全球華人的愛戴,外國人不可能明白這其中的各中奧妙和緣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俠的巔峰早已不再,金梁古黃,駕鶴西歸空留一個武俠世界在無數讀者的心中!香港的大多數影視明星無不是出演過金庸作品而紅遍大江南北的,所以心中倒也秉持著俠之文化,以行扶弱,為國為民!同時現代社會滿處都是信口雌黃,口是心非的愛國賊,空有文人的口號,但缺少重于行的俠義精神!先聞李詠先生美國患病去世,矯情的說著一個時代結束了,殊不知幾個月前是誰在網上罵人家叛國移民。又聞查良庸先生去世哀悼之聲席卷網絡,可你又是否讀過他的小說,懂得他的俠義之精神!我想,若是真的喜歡敬重金庸,還崇拜著心中的俠義精神,我們的社會也不至于如此背信棄義,傳統文化沒落!如若如此,我想大多數人心中的俠只怕是偽君子岳不群之流!
給文明更多的歲月,而非給歲月文明
金庸作品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成為影響幾代人的經典,正是因為那個時代的成全。我一直認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達到科學與文化巔峰的100年。這一百年人類所經歷的科學發展,殘酷戰爭,文化碰撞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現代化文明社會的建設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在歷經百年苦難史之后,終于當家作主建設了自己國家。社會局勢開始穩定,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越來越關注精神方面的成長,而武俠小說成了海內外華人最喜歡的讀物。由于當時市場的歡迎,金庸在香港報刊上一寫就是18年!除了金庸之外,中國文學人才也是層出不窮,但大都囿于政治體制的原因,只能寫嚴肅文學,鄉土文學或者傷痕文學,內地作家的作品充滿了時代的氣息,顯然不如金庸的武俠世界讀起來令人一發不可收拾。恢宏的歷史背景,斑斕壯闊的武術絕學,將讀者領入令人心馳神往的武俠世界!極致的閱讀體驗,加上國人骨子里的儒家思想,讓誰不愛呢,這簡直就是最好的娛樂節目!但是由于武俠小說的閱讀門檻低,通俗易懂,又被國內主流文學認為是不入流的下三濫作品(類似如今網文的火爆程度),容易荼毒年輕人的心靈,使得他們爭強好斗!
從文學創作的藝術水準來講,武俠小說相比于嚴肅文學和國學經典確實差上一截,但歲月的變遷就是如此。而且金庸作品的內核依舊是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俠之大義,為國為民,勸人棄惡從善。很多人并不懂得傳統文化,但你說金庸武俠的豪情壯志他一定懂得,也知道做人應該如何!相比悲劇人生的《雷雨》人們當然更愛《笑傲江湖》,于是屬于武俠小說的通俗文學時代到來。人們娛樂的方式在20世紀從書本轉移到電視再到電影,金庸的作品從不曾缺席,通過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橫跨半個多世紀的經典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湖還在,武俠難留,快餐文化讓時代難以再現經典
我們身處快速發展的物質文明時代,在精神上卻越來越空虛。生活的壓力和現實焦慮,讓我們再也難以裝下那個心馳向往的武俠夢。漸漸明白我們根本成不了俠,只是江湖上一個任人擺布的草民,而江湖上似乎從來都沒有什么大俠,傳統文化的喪失,讓民間塑造的俠義秩序慢慢被人所遺棄。人們更愿意相信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心狠手辣!
一部電視播放的時候火幾天就馬上被人們遺忘,很快又去追下一步熱劇。所有人每天都在追熱點,生怕哪天錯過了,就變得與社會脫節。沒有了回味與思考,看的再多一樣索然無味。為了追求數量和熱點,作者再也沒潛心寫作的品質。大家著急的跑啊跑啊,卻根本不知道自己跑去哪里!直到李詠去世了,你說一個時代結束;金庸仙游你說武俠不復存在!匆匆忙忙趕了那么多路,卻發現什么都沒得到,再也沒有過感動!但記憶中的那些人物卻已經不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金庸先生仙逝一時間所有人發文悼念,且不說是否發自內心,只想問問你的心中是否還存在俠的仁義與慈悲!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文明極速的膨脹,江湖正在上演現代的叢林法則,沒有人會對弱者仁慈!所以金庸先生的俠義精神其實早已不復存在,所謂武俠世界也僅僅存在于人們的口中。被江湖所拋棄的弱者,期待著救世主的降臨,奈何等來的只是磨刀霍霍的資本家!
武俠的里子早已不在,金庸先生的去世也意味著代表武俠的面子和里子全面的覆滅!全國人集體的發文哀悼,表現出對這位武俠小說泰斗的景仰,對他所帶來的武俠世界的感謝,感謝他帶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我們緬懷一代大師的離開,更是嘆息從此再無人能出其右!
俠義不再,俠文化后繼無人,傳統文化行將沒落,知識分子信仰缺失,空留后人的千年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