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心守初心行穩而致遠
黨委辦公室謝威
2021年6月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一篇文章,標題是“讓屈原精神綻放新時代光芒”,文章觀點鮮明,立意高遠,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貫穿其一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清正廉潔的人格魅力以及求真務實的品格追求,在一代又一代國人心中樹立起一座精神豐碑。探究屈原心路歷程,愛國主義、清正廉潔以及求真務實三者實際上是“三位一體”,其核心在于一個“廉”。屈原修“心廉”,始終踐行忠誠;持“身廉”,始終剛正不欺;重“行廉”,始終求真務實。
作為當代有志青年,要想書寫壯麗篇章,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優異的成績,就必須傳承屈原的偉大思想,像屈原那樣,讓“廉”字貫穿一生,修“心廉”,不忘初心,對黨忠誠;持“身廉”,善始敬終,守正不欺;重“行廉”,求真務實,建功立業。
修“心廉”,固本培元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樹木枝葉繁茂高聳云天,離不開“本”;江河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離不開“源”。這個“本”與“源”對于個人成長與進步來說,就是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錢學森不惜犧牲生命,歷經千難萬險回到祖國的懷抱;“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了萬里海疆的安全,隱姓埋名三十年;十九歲的戍邊烈士陳祥榕在哨位上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壯美詩篇……華為高管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無理拘押一千余天,失去人身自由,佩戴腳環,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在扣留期間,孟晚舟自學六門課程,并順利完成學業,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為將來的再次起飛做準備。在成功回國的當天晚上,她在機場發表演講,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正是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的支撐,才讓孟晚舟不僅完成了學業,還經受住了美加雙方的威逼利誘,維護了個人與祖國的尊嚴。古往今來,所有這一切的支點,都是強大的堅如磐石的愛國主義情懷。用詩人艾青的詩句來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當下,思潮洶涌,萬象紛呈,只有堅定不移跟黨走、筑牢愛國根基,才能與黨同頻共振,守住圓心才確保同心。正如屈原那樣,雖屢屢陷入困境,但拳拳愛國之情矢志不渝,像他在《橘頌》中所言“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持“身廉”,守正不欺
提到“身廉”,自然會想到“四知太守”楊震。有人半夜給他送來一箱黃金,并再三強調說無人知道。楊震義正言辭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從此,“四知太守”的高潔清廉名傳千古,“清白家風”“四知家風”也成為楊震后人的傳世祖訓。
有新中國“掌柜”之稱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同志,一生清正廉潔,深受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稱贊。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他殫精竭慮、錙銖必較,為國為民打好“大算盤”,從不為家人為親友打“小算盤”。他嚴于律己,對家人實行“三不準”并“約法三章”。慎獨,慎初,慎友,慎微,一生做到“暗室不欺”。正因如此,他成為共產黨內有口皆碑的“財經專家”,也成為廣大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廣大青年就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不斷增強自身免疫力,保證肌體不受病毒侵蝕。
當代青年要想做到持“身廉”,守正不欺,就要帶頭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自覺接受警示教育,構建不同類型的廉潔主題教育陣地,真正將廉潔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讓廉潔文化風行,讓清風正氣充盈。
古人云: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只有將廉潔要求融入日常自我管理與監督,學廉、思廉、踐廉,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時刻警醒自己,常懷律己之心,方能行穩致遠。
重“行廉”,建功立業
行勝于言方能擦亮無私奉獻的精神底色,孜孜于行方能貫通擔當奉獻的生命始終。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從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在生命最后的587天,約人談話220人次,談話最長時間達4小時20分;公開會見外賓65次,每次時間大都是1小時左右……周恩來同志即便在生命最后時期還抱病操勞國事、心憂百姓,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并快樂著’,再怎么艱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正是告誡廣大青年,只有重“行廉”,將全部精力和追求放在中國夢的營造上,才能不負青春韶華,才能勇擔時代使命。
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正是這樣的人。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機會,而是選擇一個貧困村擔任村書記,時刻牢記“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以“無我”的狀態不斷淬煉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新征程上創造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績。為了帶領百姓脫貧,實現黨中央精準脫貧、全面脫貧的戰略目標,切實踐行習近平主席對廣大青年的殷殷重托,她把整個青春和百姓綁在一起,身在一線,勇挑重擔,工作成了她的第一要務,也是她青春年華的全部。雖然她的生命定格在30歲的璀璨歲月上,但她重“行廉”建功立業的高潔情懷將永遠接續后來者負重前行。
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模范的事跡可學可做。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爭當模范,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以實干擔當時代重任,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的時代青年,定能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作為當今青年,應以屈原為榜樣,常以“香草”(君子)自喻,樹立“志潔行廉”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修“心廉”,持“身廉”,重“行廉”,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廣大青年的接續奮斗中變成生動現實,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屈原精神綻放新時代光芒,才能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業績為黨的二十大交上一份滿意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