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是在讀完這本書的第6天,因為各種原因還是沒有及時在讀完它就做輸出,但它的確讓我改變了,我開始做閱讀輸出了,算是一點點欣慰,我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初聞彭小六是在行動派的公眾號中,有幸讀到他寫的一篇文章,當時就留有深刻印象,因為他文章中的觀點直擊了我的痛點,讓我開始慢慢改變,后來通過秋葉大叔寫彭小六的一篇文章才真正接觸到彭小六的公眾號以及這本書。
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是“action”,就是我們的執行力,他是授漁的老師,如何消化他所授予的知識是需要我們的執行力來進行佐證的,如果不去做只是單純的知道方法那還是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對于我們自身是沒有收益的。他在書中提到的幾點我覺得無論對職場人士還是未踏入社會的在校學生都是受用的,所以一定要結合我們的行動力,才能真正吸收到精髓之處。
一、時間管理
1.早起—充分利用早晨的黃金時間
對于一些上班族來說,早晨的黃金時間基本都是在床上度過的,有的甚至會延長至下午,這樣一天基本都是浪費的了。然而高效且成功人士卻開始充分利用早晨的黃金時間,因為他們意識到早晨是最不容易受外界打擾的時刻,也是一天中大腦思路最清晰的時刻。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羅列一天的工作安排、寫日記、做早餐、做有氧運動、進行晨間閱讀等,俗話說“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當我們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時間,做有效的輸入,便會感覺一天都處于滿血狀態,而不會覺得每天都過的沒意思。我本人以前也是在上班前一小時才起床,然后洗漱完畢便匆忙上班去了,整個早晨都處于“忙”“趕”“亂”的狀態,更不用說顧及生活美學了,渾渾噩噩的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內容,一天下來的感覺只有自己深知,所以我現在開始早起,按照小六老師教授的方法開始執行,我想我會喜歡上精神飽滿的自己的。
2.番茄工作法—25分鐘最佳專注時長
我們這代人好像都被移動設備捆綁了,手機上的內容形形色色,每天都在更迭,我們需要關注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會無時無刻不想著拿起手機,刷新朋友圈、微博、知乎等上面的內容,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我們可能還忙著手上的工作,這樣下來我們的工作效率就變得很低,這點該如何改善呢?小六老師提出的番茄工作法就是保持25分鐘專注的時長,在這期間保持不受外界影響的習慣,專注于手上的事情,等完成后打個勾然后休息5分鐘再繼續下一個25分鐘,等工作完成后再做業余的事情。長期堅持便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專注力也提高了。
3.拾漏法—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我覺得這點在大城市尤為明顯,因為交通擁堵,人流量大所以我們一天花在“等”這個動作上的時間很多,這段時間也就稱之為碎片時間。我們可以用這段時間做些較輕松又可以有所收益的事情,比如聽喜馬拉雅線上課程,聽分答上大神們的在線回答,看微信公眾號上的好文,從而獲取知識,而不是讓這段時間白白從手上流逝。
4.青蛙工作法—每天解決3只最丑的青蛙
這是比較形象的說法了,其實就是我們要每天羅列出至少3項待解決的較緊急較重要的事,從而開始一一解決,以此來改善我們的拖延癥的習慣。我們都會有惰性,對于不想做的事情都會習慣性的躲避,不到“deadline”永遠不開始做,這樣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好的,所以需要進行改善,數量不可以多,多了便會有負面情緒的滋生,所以每天羅列3個必須解決的,然后先把最難的解決掉,完成后便會感覺如釋重負,也會有一些成就感,久而久之便會愛上這種感覺而不會一直拖延著。
時間管理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做的時間,所以越早開始越會獲益良多。記住結合我們的行動力哦。期待和我一樣看完這本書在改變的更優秀的我們。
二、閱讀管理
1.主題閱讀
我目前看的書都是從自己關注的幾個高質的公眾號上獲悉,然后都會下單買回來看,總的來說比較零散,因為里面包含多個主題的書籍,單個主題的書籍可能就看了一本就不會再購進其余同主題的書了,這樣我們的知識只是吸收到一半就停止了,其實這樣是不好的。知識其實是更新速度很快的物質,我們目前所學到的可能到未來就不受用了,即使現在學的程度是100%,但到未來就只剩20%了,所以真的需要與時俱進,從而更新自己腦袋中的知識,進行主題閱讀不僅對知識的吸收有益也對我們的職業發展有益,因為同一知識可能別人只有你吸收的一半,而你擁有更新穎的觀點,刮目相看于你個人發展而言總是有益的。
2.花20%的時間獲取80%的知識
很多人對閱讀有個誤區,覺得看書就該逐字逐句的看,這樣才能完全吸收它的知識,但很多人可能花了一天的時間看一本書還沒能完全理順書中的思路,而有人卻只花了半小時將一本書看完還能清楚說出書中的觀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方法,我們大腦吸收知識的最佳時長是半小時,所以看書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就會出現知識過剩的情況,看了等于沒看。那如何才能在半小時看完,需要我們對文章進行拆解,將精華之處提煉出來,在旁做注解,外加 加上手指閱讀的方法,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如果覺得做的不好,可以參加線下的拆書幫活動,一起閱讀一本書,長期堅持便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會看書了,一年一百本書的計劃決不再是說說的。
3.思維導圖
讀完書之后除了寫讀后感還可以畫思維導圖,畫的不是書中作者的思維導圖,而是我們所理解的所吸收到的知識,從而構畫屬于我們自己的思維導圖,對知識有更好的吸收。
這篇文章寫到2千字了,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雖然第一篇讀后感我還是注重了數量,質量可能不算好,但貴在自己做了,突破自己了,我相信02將在不久后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