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維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總在生死關鍵時候發揮出它的效用。朱先生和白嘉軒入清兵營的那一次,就是這首清兵統帥方升早年間唱給朱先生聽的詩,讓方升想起了當年的舊情,消除了他的戒備心,拉近了即將談話的兩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這,朱先生在勸退二十萬清兵這件事上有了說話的機會,他對時事和方升處境的分析或許很讓方升佩服,覺得他說的確實在道理,所以答應了退兵。朱先生對方升能夠識大體,能懂得自己所說的道理,以及平素為人或許也是敬服的,所以談話畢,兩人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對“知己”。說退了清兵,幫西安城解了圍,自然給鎮守西安的革命軍幫了大忙,所以革命軍的張總督是感謝朱先生的,自然在也聽說了這首詩的典故,在后面朱先生的夫人拿著朱先生親書的《渭城朝雨浥輕塵》,來請求張總督搭救白嘉軒的時候,張總督怎么會不樂意效勞呢?所以這首詩在這諸多事件中成為了各個人聯絡的絕佳媒介。
? ? ? ? ?族人們雖然目光短淺,好多事情只看得見眼前的蠅頭小利,但是公心在有些時候還是有的。這一次白嘉軒為了救鹿三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勇于承擔替鄉民說話引起上面震怒的責任,人們在私下里對他都是贊賞的。至于鹿子霖,他為了保全自己,不顧同族鹿三的性命,相信人們也會為他的這種做派所不齒。所以白嘉軒當選為白鹿原第十八任族長,仿佛是大勢所趨,然而為他投下關鍵一票,決定他最終成為族長的,還數鹿泰恒老漢那幾句響當當的演講詞的功勞。泰恒老漢是私心很重的一個人,然而他比兒子鹿子霖更能懂得大勢,更能顧大局,他之所以帶著“病”站出來替白嘉軒說話,就是他知道這時候原上的人心并不向著他們鹿家,演講中他對兒子行為的一次次掩飾和辯解,更體現出他人格中老奸巨猾的一面,既然鹿家不能當族長,那就要讓鄉民們看見他們鹿家是講公正,識大體的,不能讓人們對他們鹿家有不良的看法,這樣不利于他們在白鹿原做人。
? ? ? ? ?鹿泰恒答應和白嘉軒一起出錢修祠堂,這也是公心的一種表現,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愿意相信這位老人還是懂得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