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人人合伙? ? ? 王坤(坤哥)? 日更196篇
每周精讀德魯克之《挖掘企業的潛力》
德魯克認為:企業只有系統地挖掘和利用企業的潛力,才能取得成功和實現發現。企業必須認識到挖掘潛力與抓住機會是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
危險和薄弱環節告訴企業在哪些方面挖掘自己的潛力。如果它們能由問題變為機會,企業會得到驚人的回報。要實現這種轉變,管理者有時只需要改變他們的態度。
以下三個問題會讓我們看到企業所具有的看不見的潛力:
1、哪些制約和限制因素讓企業變得不堪一擊、妨礙企業充分發揮作用和降低它的經濟成果?
2、企業在哪些方面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
3、我們擔心什么、我們認為哪些因素對這個企業產生了威脅——我們如何化威脅為機會?
一、視薄弱環節為機會
企業內部哪里存在制約發展的因素,哪里可能就最有希望。
應該在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尋找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為挖掘潛力機會的制約因素:
1.工藝流程
2.行業的經濟效果
3.市場的經濟效果。
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過于重視某些環節、忽視某些環節,從而存在不平衡的薄弱環節,而這些薄弱環節是發展中的危險,但如果加以重視,同樣可能是企業挖掘潛力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改變他們的態度:視問題會機會,不是回避問題,也不是就問題解決問題,要重視問題背后的深層企業存在的薄弱點,從而控制企業的潛力。
二、化弱勢為優勢
許多企業長期處于失衡的狀態下:一方面是能創造價值的資源,一方面是它們可以創造出的任何成果,它們更需要的是前者。
失衡會威脅到公司的生存。任何企業在確定整體成本結構時很可能是以其最大資源的規模為基礎的。企業往往向生產性活動提供支持,而不是向有效的成果提供成本。
1.如果企業付出的努力在支持活動、監管活動或浪費上出現失衡,企業的對策是:什么造成失衡,就放棄什么。
2.在支持和監管成本上付出堅持最少努力的原則與拒絕浪費活動的規定。
3.如果大量與成果不成比例的生產性活動出現失衡發展問題,它常常說明企業存在巨大的、沒有利用到的潛力。要挖掘這種潛力,企業的性質和結構總是需要發生重大的變化。在現有企業中,市場營銷、研究與開發等領域經常存在失衡的現象,其中,大量生產性資源不能創造出成比例的、足夠的成果。
4.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是會追求太多成果,這種看似想平衡發展,實際反而可能是一種失衡。任何企業的資源都不可能是完全充分的,所以一定階段都必須要集中資源在能創造價值的地方才是明智的。
三、企業規模的失衡:不具有適當的規模
1.企業的規模與企業必須服務的市場,或企業需要的管理人員不匹配,這是最重要的失衡問題。市場上發生的任何重大變化,特別是市場的規模和復雜性的變化,很有可能使得中小企業的規模與它們產生的需求出現失衡。
與所有失衡問題一樣,這也是一個看不見的機會。解決辦法是合并、收購、合伙經營或合資,即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結構,改變財務結構和所有權。這也是將企業的規模與企業需要的管理人員之間存在失衡問題轉化為機會的唯一解決辦法。
2.企業的經濟規模隨行業的不同而不同;隨技術的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隨著市場及其結構的不同而不同。擁有不恰當規模的企業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3.企業組織規模需要隨著業務發展而動態調整和匹配,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快速發展階段。這種失衡的問題需要通過借助外部力量(如并購等手段)進行跳躍式發展來快速解決。
四、我們擔心什么: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些機會是看不見的,而且似乎會對企業或行業產生威脅,如市場、顧客和知識。發現和認識到企業的潛力在心理上是非常困難的。由于這種行為意味著與既定的陳舊習慣決裂,因此它總是遭到來自內部的抵制。因為它常常意味著需要放棄之前最引以為豪的方面。
企業需要能經常自檢反思過去引以為豪的方面是否已經成為局部和短板,需要企業家們時刻有一種居安思危的進取思維,特別是需要敢于自為懷疑過去的成功是否還是成功?進而要敢于放棄那些已不存在價值的過去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