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摔跤吧爸爸》中父親跟女兒說的一段話:當你的對手不如你時,發揮你的優勢去打敗他;當你的對手與你實力相當時,保持體力與之僵持,等待對手犯錯的時機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進攻;當你的對手實力超越你,觀察對手的動作細節,回顧整理后吸收為自己可使用的方式。
這是由媛媛課程中提到“等待對手犯錯”想到的電影場景。
降低錯誤率實際是加快提升自我能力或者簡單點,完成一項任務的很好的方式。
平時測試工作中,身邊的同事與自己的工作方式都不同,觀察了幾種現象:
1)同事A:經驗較為豐富,做任務前會咨詢好所測試的版本、測試范圍、負責人等各項信息,且將問題集中于一個時間段統一解決,當分配任務給其他人時,反饋和解答及時,每日他與分配到任務的同事基本可以準時下班;
2)同事B:測試經驗較淺,做任務前根據安排逐個開始操作,遇到問題在群里詢問,與群里反饋意見不統一時會進行分析解答,但在一個問題上花費時間過多。有時因為沒問清楚而直接操作白做了一段時間的測試任務,每日基本加班為多;
3)同事C:測試經驗中等,做任務前會咨詢一些問題后開始分配給其他人,但是由于信息有限,存在交接時出現反饋時間長跟交接有誤情況,每日基本她和他分配到的任務的同事加班為多;
顯然,工作效率跟錯誤率的關聯性很緊密,不做無用功,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何降低錯誤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根據媛媛的分享以及自己的思考,簡單總結下:
出現錯誤后進行回顧反思并進行記錄:
1)操作步驟全面記錄:客觀回顧發生錯誤的過程
2)縮小bug發生范圍,:找出發生錯誤的部分
3)在log中定位問題原因:分析錯誤原因
4)根據定位原因對癥下藥:找到解決錯誤的方法
5)相似場景使用對比:總結該方法可適用的場景
6)學習更好的解決方式:針對相似場景,學習更好處理該錯誤的方式,復盤至自己的整理中
不在一個地方重復犯錯,帶好自己的方法論披荊斬棘,沉默加速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