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簡友可能會發現,我在簡書停更大半年了!
究其原因,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沒人愛看,點擊率過低,還不如不寫!
今年再回到簡書后,我著實感到驚訝不已——
原來有這么多人給我反饋呀!
這讓我想起《寫作是門手藝》說過:“任何技能的培養都需要大量練習,而且是有反饋回路的練習。”
也就是說,寫作是種實踐技能,需要大量正反饋才能習得。
《認知覺醒》書上有句話說得特別到位:“反饋是這個世界的進化機制。有反饋,并形成回路,就可能使任何系統開始自我進化。”P57
我的理解:任何技能只要在反饋中像滾雪球一樣形成增強回路,就能進入自我進化的循環機制。
寫作亦是。
以前的我認為:寫作只要堅持寫,就能越寫越好!
可現實是——我常常寫一段時間就難以下筆,半途而廢!
而別人每天都能堅持高質量輸出,做到日更不間斷!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我在《刻意練習》書上找到一種答案:
“不論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饋。”
也就是說,反饋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不僅要持續地模仿和練習,還要從外界不斷獲得正反饋,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才能把寫作一直堅持下去。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一書中,對于正反饋的作用有非常直白的解釋:
“持續的正向反饋才能真正激發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強大行動力。”P133
因為本能腦和情緒腦喜歡即時滿足,它們超強的欲望和情緒力量是非常寶貴的行動力資源,如果能讓它們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它們同樣會展現強大的行動力,讓我們像沉迷娛樂一樣沉迷于寫作。
在周嶺老師的電腦里,有一個專門的文件夾用來收藏讀者留言截圖,這些截圖都是讀者對他的夸獎、肯定、表揚和贊賞。
每每周嶺老師看到這些留言截圖,他就會動力十足,經常在電腦前一坐數小時而不知疲憊。
因為他深知這些正反饋對自己行動力的影響實在太重要了!
他說:“只有不斷產出,獲得反饋,我們的人生才會發生真正的變化。”
當我知道正反饋的重要性后,明白自己為何寫作很努力但很難堅持了!
我該怎么做呢?
1、刻意練習:
寫作作為一種實踐技能,需要長期練習。
換句話說,每天都要堅持寫,但怎么寫也有技巧。
《刻意練習》介紹過美國著名作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踐行刻意練習、學會寫作的過程:
①有目的練習——他想寫出像《觀察家》雜志發表水準的文章,從觀點、詞匯到結構一步步對標模仿
②專注投入——每次模仿都會進入深度沉浸的狀態
③有效反饋——不斷與原文對比,找到不滿意的地方二次修正
④極限——每次練習先做到難易匹配,后不斷自我提升難度,比如他會先模仿原文寫句子,而后把文章改成詩歌,再把詩歌改成散文。
我從中得到的啟發可以借用《刻意練習》書上的3F模型來拆解寫作:
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it)。
將一個技能或知識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每次只學習或練習一個部分,有效降低學習或練習的難度和成本。
專注:在于對標練習寫文的每個部分,比如開頭、結尾、標題等
反饋:有效分析并確定不足之處,比如我覺得粥左羅老師公眾號文章的標題特別好,那就先模仿再分析,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糾正:利用各種辦法解決不足,獲得提升,比如我在蘭陵王老師公眾號上獲贈一套“人性寫作法”,其中對標題的底層原理分析透徹,我就先對比再改正。
寫作需要刻意練習,更需要不斷自我激勵、自我反饋!
2、公開輸出
用周嶺老師的話來說:有作品意識的人才有未來。
換句話說,一個人想要真正成長,一定要學會寫作,發表自己的作品向外獲得反饋。
我之所以寫不下去,是因為閉門造車“寫給自己看”,這種沒有反饋的寫作方式注定會失敗!
如果我公開分享出去,會有人點贊、評論,持續的正反饋將激勵我寫出更多內容!
就比如今天我寫的這張卡片要發表到簡書上,我就會盡可能寫出我當前認知范圍內最好的樣子,因為它就是我現在的“作品”!
我收到的每一個點贊、評論都是給我的正反饋,讓我心生愉悅,激勵我繼續寫出讓人一看就懂的文章,并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改進!
敢于公開輸出的人,就會有未來!
3、即時慶祝?
這是我在《福格行為模型》書上學到的一個技巧,它屬于一種“即時正反饋”!
在這種自我激勵之下,大腦的多巴胺系統輕易就被激活了,它為我想做的事提供了無窮動力。
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會幫助我記住別人的關注和認可。
比如:
當我看到別人留言,說我的分享給他或她帶來了新思路或者新啟發時,我就會獎勵自己多寫一張卡片、多讀一段寫作書,多想一篇文案的大綱……
讓我的本能腦和情緒腦就像沉迷于短視頻帶來的快感一樣愛上寫作,那么我從此向外輸出的增強回路也就打造成功!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要想持續寫作,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尋求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