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herry
我出生在一個內地貧困縣,這里,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學習改變命運。那時候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改變命運,只知道父母老師的話就是圣旨,因為他們說「都是為了我好」,就是這句話讓我順從了20年,我有什么理由拒絕“為了我好”的要求呢。可惜的是,我一直很讓父母失望,因為我好像天生都不怎么擅長學習呢。
童年的記憶好像就是上課,作業和輔導班,可即使這樣,我從來都考不到別人家小孩的成績。對于學習,我依然記得兩件事,第一件是考了八十幾分,媽媽讓我跪搓衣板,說我對不起她;第二件事是考了六十幾分,媽媽生氣的撕了我的卷子。小學可以說是我人生比較黑暗的階段吧,“別人家的小孩”是我最討厭的人,對于考試,真的是從心底的“恐懼”,害怕爸媽失望的眼光,害怕別人家的小孩非常優異的成績。
到了初中,父母依然對我嚴格要求,他們開始擔心我早戀,害怕我“迷失自己”,周一到周五必須準時回家,周末也很少出門,如他們所愿,確實掐斷了我還沒開始的初戀。我開始憎惡父母的禁錮,痛恨自己的乖順,可能是骨子里的軟弱,即使內心已經波濤洶涌,在父母面前還扮演著一個乖乖女的角色。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學校,我開始上課睡覺,作業抄襲,在中招考試成績出來的那一天,我想我今生都不會忘記爸爸那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我內心也在問自己,「難道我錯了嗎」
父母對我學習的重視確實出乎了我的意料,他們交了高費讓我上了市升學率最高的高中。在這個重點高中,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汲取應試知識,可能是受環境影響,也可能是我真的害怕父母那種失望的眼神。我開始按部就班地跟著老師學習,那段時間,雖苦卻快樂,因為我得到了認可以及鼓勵,這些我以前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東西,對我來說彌足珍貴,所以,現在我對別人的贊賞有著迷一樣的追求。
轉眼間高中畢業,高考分數勉強過了一本線,對于平凡的我來說,還不錯。父母也很高興,巨大的喜悅充斥著我的內心,我仿佛聽到內心小小的聲音,「自由,自由,自由」。從小對父母言聽計從的我,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當然聽了父母的“建議”選擇省內最好的師范大學,學著我高中最痛恨的專業。當時幼稚的我以為反正大學就自由了,即使不喜歡又有什么關系呢。
對啊,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著我平淡且平庸的大學生活,平常不學習,考上瘋狂泡自習室說的就是我,唯一讓我歡喜的就是在社團學生會學到很多,和室友關系可以說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也去過幾個地方放飛自我。
大四了,站在考研還是工作這個岔路口,我再一次隨著父母的意愿,做了考研狗,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專業知識欠缺了太多,遂棄考;接著,又一次接受他們的“建議”,考編。我知道以后的工作,甚至婚姻也許都會聽從他們的安排,就像他們說的,這都是為我好。其實我知道,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自由」的喧囂越來越大。但是,這個聲音還不足以讓我反抗父母。因為,我知道,我父母太愛我了,我不想違背他們的意愿,讓他們失望。在我身上,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一邊鄙視著我自己的無能,一邊裝做很努力的樣子。每一天我都很糟糕地活著,仿佛人生已經失去了意義。今天室友的一句話,讓我無所適從,她說「請不要給我傳遞負能量」,那一刻,我的心底五味雜成,原來,我變了啊,我從那個別人口中的小太陽變成了烏云,呵,多諷刺吶。
記得看奇葩說,陳銘說過類似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童年的時候缺少什么長大就會追求什么。小時候家里比較窮的人長大會拼命地賺錢,小時候缺愛的人會不停地尋找愛。我仔細想了想,父母一直專制著我的童年生活,我被這沉重的愛束縛著,仿佛無法掙脫這張他們精心編制的網,這才造就了我對快樂和自由的執念。
我好像也徹底醒悟了,既然按照父母的意愿活著不快樂,為什么不嘗試改變呢,我一直都清楚自己要的是幸福和自由,既然這樣,去追逐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讓自己的心自由飄蕩在自己想要的世界不是很好。
即使父母再愛我,也并不能代替我活一輩子,他們口中的“穩定”和正確的路也只是他們那一代人追求的人生目標,在當今,很顯然,他們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F在,是我們年輕一代的舞臺,我們只需要在這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地方,盡情舞出自己的精彩。
我清楚的知道我太久生活在父母所營造的溫室里,就像第一次離家上大學,我才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自理,慢慢地學會了習慣,慢慢地又在另一個溫室里生活。既然決定了我的生活我做主,我就做好了跳出舒適圈的準備,我知道,未來會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毋庸置疑,對于我這種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的小白,會害怕,也可能會懷疑,但是我知道自己快樂了,自由了,這就夠了。
我不要考編,不要一眼看到老的工作,這一次,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想對我父母說「我愛你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的人生任由你們操控,我想要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