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上海等都市文學相比較,廣州有著與北京同樣悠久的歷史,比上海更長的歷史,但是在京派文學和和海派文學長期興盛的同時,廣州城市的文化表達,特別是文學的表達卻要欠缺很多。作為一個新廣州人,從西北到嶺南,經過不適、抵觸到適應、喜愛,再到今天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感覺自己已經逐漸融入了這個城市,在廣泛搜尋廣州城市的文化表達而不及的時候,以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城市,表達城市,似乎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以系列的方式,透過生活感受的方方面面,呈現一個新廣州人眼中的城市,就成為心中時刻涌動的暗流,愿這種記敘能夠成為廣州的一種文字表達。
一、廣州出行
來到廣州已有近十年,但由于一直沒有去考駕照,公共交通就成了我出行的主要方式。盡管廣州有非常發達的地鐵系統,但我還是更喜歡坐公交車,除非是時間緊迫,或是沒有公交車可用,我才現在坐地鐵。畢竟公交車的速度更慢,同樣距離花的時間也要長的多。在廣州坐公交車,一是不用像地鐵那樣麻煩的倒車,二是沒有地鐵那么多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坐在公交車上,心情就完全放松了下來,尤其不是出行高峰時,可以悠閑地坐在座位上欣賞城市的風景,觀察沿途和車上的各色人物。通常我會帶上耳機邊聽書邊看風景。而我經常坐的線路是從小區門口直達北京路的66路公交車和在廣外轉上專線1路去大學城的車。幾路車的人都不多,上車就座位,沿途上車的人也比較少。我每次都是在這樣的公交車上感受廣州,感受廣州的城市生活。這是一個從城中村開往市中心的線路,沿途既有城中村里的凌亂、無序,又有老廣州的擁擠和煙火氣息,還有現代都市的繁華與喧囂,一條線路基本上可以體驗不同狀態的廣州。仔細觀察,車上的乘客大多是打工者、附近的村民和沿途上車的廣州本地老人。105國道兩旁大量的汽配店和四S點,仿佛各縣城的入口處,完全沒有現代化都市感;而白云大道的濃密綠化道和寬闊的馬路,又使你感受到廣州花城的迷人魅力;當然,小北到處可見的黑人,使你仿佛置身于某一現代化的非洲城市;只有文德路的書香與密集的門店,才會使人意識到這原來的商業發達的都市;而北京路的繁榮與擁擠,既有歷史的遺痕,又顯露出現代商業城市的繁華風貌和格局。這就是廣州,一條線路基本可以領略城市的全部風貌。盡管沒有珠江新城那樣高大上的感覺,但更為親切、可接近。這也正是廣州與北京上海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