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第13周主題作業(yè)
2021年5月22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中目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去世,舉國哀悼,世界悲傷。
1.夢想當個魔術(shù)師
1936年的某一天,上小學的袁隆平在學校的一次活動中,來到了園藝場,見到了長得又紅又大的蘋果、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開得又香又美麗的花朵,心里羨慕得不得了。
他站在桃樹下不停地問老師:“蘋果為什么長這么大?”“花兒為什么這么美?”
老師和藹地說:“這是技術(shù)員培育的結(jié)果。”
袁隆平說:“我看過巜西游記》,知道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長生不老,老師你說是真的嗎?”
老師笑著說:“那是神話。”
袁隆平不服氣地說:“我看過電影《摩登時代》,那里面的魔術(shù)師好厲害,想變什么就變什么,太厲害了,我長大了也要當魔術(shù)師。”老師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
然而,那時候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為了生存,他父母不得不帶著他和弟弟去了重慶。
他上初中的時候,日本鬼子的腳步已經(jīng)遍布中國。轟炸已成遍飯,整個中國已是戰(zhàn)火紛飛。
有一天,日本鬼子一上午連續(xù)三次轟炸重慶,嚴重擾亂了民眾的正常生活。
袁隆平對弟弟說:“我們與其躲在黑暗潮濕的防空洞里,還不如去江邊游泳。”弟弟欣然接受。
然而,當他父親知道后,狠狠教訓了他,并且沉痛地說:“袁隆平,現(xiàn)在我們能有一口飯吃,能好好活著是多么不容易。你倒好,不好好珍惜,反而拉著弟弟去江邊游泳,多危險呀!”
袁隆平沉默了一下之后,向他父親提出了兩個問題:“爸爸,中國有那么多土地,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挨餓?”
“中國有那么多人,為什么還要受欺負?”
面對袁隆平提出的這種靈魂拷問,他父親只好摸了摸他的頭說:“這個問題呀,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袁隆平高中畢業(yè)面臨考大學的時候,他父母想讓他去南京上大學,以后好就業(yè),沒想到他卻想上農(nóng)學院,想當一個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員。
他父母拗不過他,只好尊重他的選擇。
2.差點當了飛行員
1952年,國家到西南農(nóng)學院招收飛行員,準備支援朝鮮戰(zhàn)爭。
袁隆平想起日本轟炸重慶的事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報了飛行員。
報考飛行員要經(jīng)過36項考核,袁隆平成了為數(shù)不多的合格人選。
正當他全力以赴的準備當個飛行員、報效祖國時,學校領導又突然宣布國國取消了招聘飛行員的通知,說朝鮮戰(zhàn)爭已進入談話階段,不需要飛行員了,袁隆平只好安心上學。
誰也沒想到,多年以后,世界上雖然少了一位飛行員,卻多了一個拯救世界糧食的“雜交水稻之父。”
大學畢業(yè)后,袁隆平被分到一個偏遠的學校當老師,課余時間他開始了對農(nóng)作物嫁接的實驗。
他最先試驗的是土豆和西紅柿,當試驗進行一半的時候,學校領導將他的事跡在報紙上報道了,并想讓他代表學校去參賽,為學校和自己爭光。
然而,袁隆平拒絕了,他說自己的試驗還不成熟,暫時不能去參加。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結(jié)果他的試驗失敗了。
好在他有一顆勇于面對困難的決心,沒有氣餒,而是總經(jīng)經(jīng)驗,反復試驗,終于成功了。
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了幾株雜交水稻長得與眾不同,從此踏上了研究雜交水稻之路。
3.要做一顆好種子
在研究雜交水稻的試驗過程中,袁隆平可謂嘔心瀝血,這一路的坎坎坷坷,一言難盡。
1968年5月18日傍晚,袁隆平帶領他的學生,再次查看他精心培育已被移栽進田里的雜交水稻秧苗。
他仔細的將各種各樣的數(shù)據(jù)插在田埂上,以備隨時查看。
他的學生開玩笑地說:“老師,您太認真了,我看這水稻就像您的孩子。”
袁隆平大笑著說:“豈止是我的孩子,簡直就是我的命根子。”
誰知道第二天他帶著學生再次前來查看時,卻發(fā)現(xiàn)所有的秧苗被人連根拔起,袁隆平不禁痛心疾首,涕泗橫流,這就是著名的“毀禾事件”。
即使這樣,袁隆平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與研究,1972年,袁隆平試驗的第一代雜交水稻成功了,舉國歡慶。
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推廣全國,實現(xiàn)了我國超級水稻平均畝產(chǎn)700公斤的目標。
隨后,他不畏艱辛,執(zhí)著追求,大膽創(chuàng)新,勇攀雜交水稻的技術(shù)高峰,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shù)體系,最終實現(xiàn)了他夢寐以求的畝產(chǎn)1000公斤的目標。
雜交水稻的試驗成功,不僅讓我國人民擺脫了饑餓,在袁隆平的積極推動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
“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的畢生追求。為了實現(xiàn)這一宏愿,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比當?shù)貎?yōu)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可以說,袁隆平的這一研究成果,不僅造福了中國,而且造福了全人類。
因為他的卓越貢獻,可以說他一生拿獎拿到手軟。
1981年他獲得了國家發(fā)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于“共和國勛章,”習主席親自為他頒獎。他還相繼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20多項國內(nèi)國際大獎。
當然,這些榮譽的背后,是袁隆平對世界人民的卓越貢獻,也是世界對他的肯定與認可。
袁隆平生前曾說過:
“我講我一直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chǎn)、更高產(chǎn)夢;
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始終都在努力使我的夢想成真,也希望與你們共勉,來共同實現(xiàn)這兩個夢想。”
如今,他的夢想成真了,而他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曾在90歲生日的時候說:“人就像種子,我們要做一顆好種子……”
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700萬公頃,占全國水稻總面積的50%,僅每年增產(chǎn)的糧食就可養(yǎng)活7000萬人,袁隆平功不可沒,是“一顆好種子”。
袁隆平用他的畢生追求,成了造福人類的“魔術(shù)師”,讓人類擺脫了饑荒,過上了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光輝歷程。
愿袁老天堂安息!
齊帆齊年度讀書寫作成長營第87天打卡
字數(shù):2300累積字數(shù):14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