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曾在小說《惡意》中寫:“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霸凌事件就這么開始了。”
這可以說是所有霸凌的共同點:
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也可能毫無緣由,一個人突然就變成了被攻擊的對象。
這一點,沒人比王晶晶看得更透徹。
10年前,考入高中的王晶晶,開始遭受霸凌。
她被孤立排擠,被罵“整容女”“炫富女”“神女”,被惡意P圖,被肢體暴力……
像所有經歷過霸凌的孩子一樣,她無數次對世界感到絕望,嘗試過一次又一次自殺。
直到10年后,她站出來袒露心事,揭開傷疤。
一只杯子引發的霸凌
那場改變了王晶晶一生的噩夢,從高一就開始了。
兩個男生在教室里打鬧,不小心碰倒了她的杯子。
同桌隨口開了個玩笑,“王晶晶這杯子值300萬,你們慘了。”
一句玩笑話,不知怎么地就被演繹成了“王晶晶吹牛說她的杯子值300萬”。
有人添油加醋,“那個男生賠了她200塊錢,她居然嫌少”。
這事被上傳到當時很火的貼吧里,一時間,全校皆知。
在貼吧里,掀起了一場全校“打假”的熱潮:
質疑王晶晶穿的衣服都很廉價,不可能買得起300萬的杯子;
把王晶晶矯正牙齒,造謠成她從小學就開始整容;
同學編排她喜歡某男生,她澄清一句“我不喜歡,我又不缺男朋友”,但轉眼就變成了“王晶晶男友成群”;
王晶晶每解釋一句,就會又多一個被黑的理由。
“黑料”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出名”。
這些“事跡”通過貼吧廣為傳播,幾乎全縣的初高中生都知道了。
被污蔑為“神女”,被造謠賣身,也是常有的事。
每次一打開貼吧搜索,就有數十條相關信息。
更不幸的是,語言羞辱不是終點。
一次,她在路上被某個學姐認出,學姐一口氣打了她十幾個重重的耳光。
盡管在此之前,兩人從沒見過。
類似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成了全校所有人的敵人,誰都可以打我”,王晶晶說。
她失去了所有朋友。
曾跟她要好的女生,找到她說,“對不起,我不能再和你一起吃飯了。”
詆毀王晶晶,在當時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起初有尚且清醒的人,為王晶晶辯解幾句,但這部分人也成了被孤立、被取笑、被攻擊的對象。
三年的高中生活,有5/6的時間,王晶晶都只能獨來獨往。
《奇葩說》的馬東有一句名言: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點點甜就能填滿。
某一天,這“甜”出現了。
一個男生走進了她的生活,夸贊她長得好看,經常和她聊天。
王晶晶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生命里又有了光。
前期鋪墊時間太長,她沒起疑心。
為了挽留住這唯一的朋友,王晶晶滿足了他的要求:發了一張只穿內衣的照片給他。
不意外地,“朋友”轉頭把照片發到網上。
王晶晶遭到了更多羞辱,攻擊她的話,越來越下流。
這時,她早已患上抑郁癥,正接受治療。
當網上又一次大規模傳播她的照片時,她承受不住了。
一口氣吞了40多粒抗抑郁藥物,企圖自殺。
被父親救過來之后,2010年,她又開煤氣自殺了一次。
身邊的人看她像看祥林嫂一樣,他們咀嚼著她的悲傷,然后嚼爛了吐出來。
“都自殺過好幾次了,太老套了吧。”
后來,王晶晶從高中休學,外出打工。
可即使離開了學校,她依然無法擺脫困境。
一天,一個女生加王晶晶為好友,稱是王晶晶附近學校的。
“我覺得你人不錯,想和你交朋友。”
王晶晶喜出望外,接納了這位新朋友。
發工資后,她請客請朋友出來吃東西,給朋友買衣服。
后來王晶晶才知道,這個所謂的“朋友”也是“臥底”。
出來吃飯的同時,對方一直在偷拍自己的照片,再在網上直播“神女”的行蹤。
直播下面的評論,有一句格外刺眼:
“真傻,怎么會有人真心喜歡你。”
王晶晶上大學,就有曾經的校友出現在她大學貼吧,“宣傳”她當年的故事;
畢業后開網店,就有人莫名其妙地出現,造謠說她的東西是假貨;
這場長達8年的噩夢,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她學業被毀,性格大變,不敢再信任任何人。
王晶晶袒露被妖魔化之后,沒人會在意自己的感受
王晶晶在節目里說:
那些單個的人,比如學姐,只是打了自己十幾個巴掌;
另外一些人,其實只是跟風辱罵了她幾句。
如果只有單個的幾件事,她其實可以很快忘掉,回歸正常生活。
“當年每個人在這把火里面都沒添太多的柴,但是我的房子,已經燒掉了。”
等不來的道歉
去年,王晶晶一紙訴狀,把當年的貼吧管理員送進監獄。
那個管理員最終被判3個月。
法庭上,王晶晶第一次見到這個詆毀她數年的男人。
可對方自始至終,連看都沒看她一眼。
事件曝光后,一些曾經的跟風者找到王晶晶,向她道歉。
但當年的主犯們,一個都沒有站出來。
曾扇過王晶晶耳光的學姐聞風而來,發了篇長文。
先撇清關系:不知道300萬的杯子是什么事,從沒誹謗過王晶晶,只是個“局外人”。
談到自己動手打人,“局外人”只承認自己打了兩個巴掌。踢人的原因,也是因為王晶晶。
接著指責王晶晶拿九年前的事炒冷飯,網上曝光后,她深受傷害。
潦草地道個歉之后,提出要求:刪除和她的有關內容。
曾發過王晶晶內衣照的男生,被扒出來。
他回應:“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年紀小不懂事。”
多年過去,施暴者不曾為自己年少時犯的錯背負歉意。
二十六歲的王晶晶,在節目里顯得很從容,儼然是一個成熟的女性。
可當被稱為“神女”的侮辱再次被喚起,她好像一瞬間又回到了十幾歲的時候。
無助,絕望。
王晶晶在節目里說:“我沒辦法相信任何人了”。
“走在人群中,總會擔心是不是有人正看著我,對我散發著惡意。”
《和陌生人說話》欄目組邀請她時,也遭到懷疑:
“是不是討厭我的人,故意騙我的?”
一個道歉,或許在8年的欺凌面前顯得太過于卑微。
至少,那些被侮辱的被輕視的不堪往事,可以有一個交待。
這句道歉,王晶晶始終沒有得到。
被歸罪的受害者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在某種環境下罕見到讓人懷疑。
當惡性行為發生,比起體諒受害者、制裁施暴者,更多人傾向于在受害者身上找原因。
所以旁觀者喜歡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很多人聽了王晶晶的故事后問:
“他們誹謗你,你為什么不解釋?”
王晶晶解釋過。
在被誤傳“茶杯價值300萬”后,她立即就解釋自己沒說過這種話。
可加害者們不相信平平無奇的版本,他們變本加厲,策劃一場殘暴的狂歡。
他們為的就是讓圍觀者相信:學校有一個王晶晶這樣的奇葩。
從300萬茶杯、到整容、男友不間斷的謠言,每一個都是針對王晶晶的反擊又被生造出來的。
于是,又有人問王晶晶,甚至包括她的律師:
“你不理他們不就行了?”
“他們罵你,你自己不要去看就好了,得了抑郁癥就去看病呀,為什么一定要打官司?”
她也忍氣吞聲過。
在被學姐攔住扇了耳光時,等她反應過來,立刻抓住對方的手。
對方尖聲高喊“神女打人了”,她就下意識地放下手隨人打。
直到對方又踢了幾腳才盡興離開,沒有一個人出面阻攔。
“我就覺得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
“為什么他們都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被這么多人針對,自己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節目播出之后,王晶晶發了一條微博。
她說,錄節目其實是在一年前,那時,她還常常自責,在不停地嘗試諒解傷害過她的人。
她甚至害怕自己的行為給曾經向自己施暴的人帶來麻煩。
于是在網友為她說話時,她為霸凌者開脫。
她的自我審查行為不是個例。
“受害者有罪論”是普遍的,王晶晶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在韓國電影《素媛》中,小素媛打著雨傘獨自上學,在離學校很近的地方碰到一個酒氣沖天的大叔,遭到性侵。
但經過無良媒體的大肆渲染,素媛一家仿佛成為了污穢之人,處處受到鄙夷。
小女孩在接受心理治療時說:“我覺得我應該給淋雨的大叔撐傘,所以我就給他撐了。
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誰也不夸我。”
霸凌者從沒有感恩受害者的諒解,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惡意揣測的機會。
“惡就是惡,無需為惡找理由。我不再組織網友攻擊母校,十年前的坐視不理,早已在暗中標好價格。”
別再制造下一個悲劇
大多數霸凌受害者的一生,很難被人看到。
像王晶晶這樣站出來的,是極少數。
一份名為《看見校園霸凌》的調查報告顯示,3萬6千多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曾經歷過霸凌。
其中1/4的人欺負過別人,絕大多數也被別人欺負過。
40.83%的被霸凌者選擇了徹底放棄學業;
過半的人選擇轉學或短期不來上學;
也有人,沒辦法再對這個世界抱著期望活下去。
去年十月,一名初二女生服藥自殺。
國慶節之后,她一直不肯去學校,在母親逼問下才說出了自己被同學打的事情。
家人帶她去學校協商后,大家都以為處理好了這件事,女生也高高興興去上學。
沒想到才半天,她就再也不愿意去學校了。
服藥之后,女生打電話向爸爸哭訴:“沒臉面在學校讀書”。
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
我們的文化對沉默習以為常。也是這些,讓受害者的傷口更難以愈合。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無法接受老師惡行的房思琪,拼命說服自己:
“我不能光喜歡老師,我要愛上老師,為愛的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作者林奕含說:“就是所謂教養,所謂加諸在身上的禮教,所謂的傳統這件事情,注定了她沒有辦法講。”
她只能把罪過攬在自己身上,默默承受著本不該她承受的惡意。
霸凌對王晶晶的影響,持續了很久。
現在的王晶晶,剪了一頭利落的短發,顯得愈發成熟干練。
她用回了曾經被父母覺得“太厲害”的名字——王勝男。
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軌,大膽對那些曾向她犯下惡行的人表達“恨”,更能與自己和解。
但誰都知道,被傷害過,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和解。
最復雜不過人心。
小妹無法說感同身受,但還是希望,每一個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困境的人,都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對于施暴者的“火”,我們不去添那一把柴,也別忘了順便潑上一盆水。
受害者要的,從來都不多。